“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查理·卓别林自传:喜剧梦想》
“人生本就是一场喜剧——一场低俗的闹剧而已。人生总是会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当头一棒。你想要追求梦寐以求的东西,突然一声巨响,你想要的东西却消失了。你想要去狠狠揍一顿你的敌人,最后却有可能发现揍你的是你的朋友。”卓别林作为英国出生在美国走红,最后风靡全球的喜剧表演家,他带着自己的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舍不得离手的拐杖 ,将美国默片带到了最高峰。在经历了童年的阴影和涉入社会后的人情冷暖后,他用这句话作为自己传记的开头。
少年时期,卓别林由于经常在父亲的指示下,在家宴上为来宾表演,他的艺术细胞在一次次的前进后退中被激发。可是后来,因为 矛盾的积累,卓别林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寒冬——父母的离异。这使得他不得不和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相依为命。他曾经尝试着通过帮别人搬运蔬菜的方式来赚取那少得可怜的几个先令,只是为了减轻母亲的 负担。而那时,他才七岁。后来,在和母亲一起去剧院寻找表演机会的时候,他又不幸的被黑心院长所拐走。在那些每天饿着肚子却依旧得装作微笑表演的日子里,卓别林一直活在对院长皮鞭的恐惧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中。
千方百计逃脱与母亲团聚后,他却意外发现母亲已经患上了精神病。此时的 卓别林一边被催着缴纳房租,一边又要想着如何恢复母亲的健康。所幸久未联系的哥哥出现了,他不仅将缺失的费用补齐,同时还给卓别林添置了精致的服装,而这套服装似乎成为了他人生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开始幻想如何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以长久穿着精致的衣服。
而事实情况是,他选择了去游走经纪公司,自我推荐。当时的卓别林凭借着自信的交流不仅进入了剧院,而且还获得了与卡利等明星表演的机会。而这也成为了他以后可以永久保持自信的一个资本 。对于卓别林的自信,一开始我只是觉得那是一种自负,他觉得甚至走在大街上时,人们都会在私下里讨论他是怎样的出众,而是事情证明,这种自负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自作多情。那时,他十岁,这份独一无二的自信似乎成为了他今后在表演时的一个影子。他也曾这样为自己解释:“我表现得高傲,只是因为我想成为那样的人,并将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有的时候,之所以他比其他演员多了一些运气,便在于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在为其努力过程中所展现的超出常人的自信和笃定。
但是,卓别林的成功不仅在于自信,还在于其拥有一颗对表演更加灵敏的心灵。
他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喜剧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舞台剧和电影中;他知道在每次表演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可以在说第一句台词时,便可以知道第二句是什么;他也善于利用 每次表演机会,努力做到淋漓精致,只是为了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即便,在他从舞台剧转向电影表演时,遭遇过一段空窗期,但他也只是坦然的认为:
生活有的时候会让我们栽一个跟头,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摔破鼻子。当我和摔倒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爬起来然后自嘲一番,这是我们得以成功的一个要素。
朴实,中肯,带有人间的烟火气息,丝毫没有鸡汤文的矫揉造作,浮夸和不切实际。同时又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切入,每读一页似乎都像是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这是本书给我至始至终的感觉。
或许,这得益于传记主人公卓别林。是他曾经遭遇的苦难令其在成功后依然可以拥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懂得将笑声带给更多需要欢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愫,这本传记才可以让你在一种温润中走进卓别林的人生,品味那个时代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