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就是能够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
——白岩松《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01
昨晚计划是要给《人民日报》写文的,探讨一下对副刊上某一篇文章的看法。因为当晚完成了简书日更,爬上床准备睡觉时,才忽然想起来,原来这件事给忘掉了。
本来是要硬生生起来继续战斗的,但自己懒癌犯了,于是原谅了自己——明天再说吧。
我是个拖延症患者吗?
我们完不成起初自信满满一定能够完成的任务,但常常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制订计划时的热情逐渐消褪,临近那个时间节点,突然感到:艾玛,我们实在完不成了!
就如同我们常会做这样的一个梦,那就是在高考考场上,监考老师说还有十分钟交卷了,我们立马急得满头大汗,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题目没有填到试卷上。
如果你做过这种梦,我要告诉你,这叫高考后遗症。
我们时常焦虑,感到一切都来不及。
02
我自认自己写不好文,因为我虽然努力,但好像缺少那么一点儿天赋。但我曾在某一个时期立志要做一个专业级的读者。
文,写不好。退而求其次,读很多书,做一个专业级的读者,总可以吧?
可是,我连这个也做不到。
因为我总是不够专注,精力分散,毅力不够,记忆力不好,所以时至今日我还是一个门外汉。
我有时上班回家已经感到很累了,恨不得趴在床上歇一会儿,感慨一下岁月实在不饶人啊,上一天班,就累成这样子了,再捣鼓别的,实在是力不从心了。哈哈,此处不要想歪。
晚上的时间我也把握不好,很难保证有2个小时的时间集中精力读一本书,因为那些报纸我还要翻翻,文字还是要更更,好看的剧还要追追,还有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常常在一瞬间冒出来打断我的阅读。
我买回来很多书,说实话,除了《红楼梦》看了几遍被我翻旧了之外,其他的都还相当新,与我家姑娘几近被翻烂的教科书相比,我自卑感可能要暴棚。倘若再要我背诵其中的章节,讲出其中的精华,我恐怕要落荒而逃了。
更要命的是,即使那些所谓已经读过了的,真正消化吸收了多少,自己都不好说。即便我的笔记记得有多漂亮(自我表扬一分钟),但那毕竟是在本子上,没有印在我的大脑里。我根本就是缺这样一颗记忆力超群的大脑啊,谁能赠我一个?
一个人,不管你学识如何渊博,如果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大部分有深度的书,都需要真正下一番功夫。
所以,我总是业余级别。
03
上班8小时,你究竟有多少时间真正用到了工作上?
好长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因此注意观察过我的同事。
在办公室里,我发现自己很难静下心来完整地去做一件事情。我的时间被挪用和挤占,我真正懂得了分身乏术这个成语的意义。因为总有人敲门,从而打断我的思路。一些外单位的人来,我还得给他倒水,陪他聊天。说不定啥时候桌上的电话会响起,那边陌生的人我要耐心陪笑,熟悉的人我要打哈哈问候。有个小空,我还禁不住要拨弄一下手机,看看微信上有啥好东东。
再一瞅,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天呐!我一想,这一天,我竟啥也没做!
我的同事也和我一样,真正专注于某一件工作的时候很少,他们也同我一样逐渐变得零散和琐碎。有活的时候干活,没活的时候闲聊,聊死了就玩手机,手机坏了就发呆,发完呆就剪指甲。总之,如果没有紧急的工作任务,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我决定把单位分散于各个办公室里的人再度集中起来办公。虽然很多人已经惯于自己的小天地,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效率才在不知不觉中大打折扣。
如果人人都有独立的办公室,谁敢保证不偷懒一下?
人的自觉性毕竟有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没人能够独善其身。
04
我自觉有两段时间效率非常高。
其一,周六周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同事们都不去上班,我去单位,自然无人打扰,处理完杂事,可以专注地干很多活。
其二,出差。出差到外地,工作相对单一了,单位再复杂的事也回不去了,大脑不用想那么多,效率自然提高了。
我发现某些事情做得不够,不是我花费时间少,而是效率低。
没有专注,什么都做不好。
正当我敲打完今天的文字,准备静下心来重读一遍苏童的《妻妾成群》时,书房外突然响起我家老大的敲门声:
晚上大雾,早点去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