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我爸执意要买下一块地皮,这是另外一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从300块店租一个月的地方,搬到2000块店租一个月的地方。
那时候谁都没有把握,一下子开支跃升那么多意味着什么,甚至妈妈和奶奶都是持反对意见。
可是爸爸选择了坚持,于是去了新的档口,搬离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从新开始。
刚开始,因为两个地方距离远,很多老顾客都找不到位置,带来了一些新客户,也流失了一批老客户。
生意肯定不如意,但是爸爸没有选择退缩,他选择了坚持,他从来都知道,前几个月是最艰难的,熬过去才会好。
果然,凭借着不错的手艺,后来他把生意盘活了。
签的五年的合同,五年里每一个日日夜夜,爸爸估计都在估摸着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有一天,他想通了,一直租房子,没有自己的房子,总归是没有后路了,一旦合同到期,自己就会很被动。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我爸要买块地皮。
当时一块地皮是三十多万,我爸和我妈商量,暂停了进货,手上积攒了一点资金,和亲戚又借了一些,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地皮的钱。
然后,暂停了。
再后来爸妈都想着,挣够钱了再建房子吧。我一个亲戚对我妈说,等挣够钱了再动手,就难了、也迟了。我妈和我爸就壮着胆子,向银行、私人借,加上自己挣的钱,开始说,先打基础,打完基础先建一层,接着手头宽松了,像是做梦一样,又建了第二层。
借的钱会产生利息,生活蛮紧张的,我爸因为压力太大,也陷入过迷惘甚至一度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们甚至觉得,因为建房子这件事,自己的生活质量是坠崖式下降。
后来爸妈还是咬咬牙,先从一层框架到砌砖,到二层,三层,四层地坚持,从2010-2019年,这是满打实,充满着奋斗的十年,这十年其实都在围绕着房子转。
这十年确实每个人都很辛苦,奶奶和外婆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让我们懂事一点,爸妈挣钱很难,而且做房子欠了很多钱。
十年的时间,过年都是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父亲生病的那一年,对于我们家,更是致命打击,每到过年,就特别特别害怕上门要债的。
现在也算是熬过来的了。爸妈现在说起这些年的经历,都是搏胆的,亲戚支持,亲戚需要用钱了,又赶紧东拼西凑还回去,不断地挪钱,钱刚挣到手,就拿去还债。
妈妈说,每天睡醒都是想着怎么挣钱还钱。
即使这样的艰难,说起这段经历,妈妈还是觉得先动手了,有想法了,就想办法去做,等准备好的那一天,确实迟了。
家里那块地皮,翻了翻,爸爸刚买完没两年,就涨了好几万,这些年过去了,如果参照挣钱攒钱的速度,肯定买不起了。
到了我们这一辈,拿着几千块一个月,好像想在大城市亮一盏灯,像是在痴人说梦一样,不知何时天才亮,只能不停地跑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