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我们从小到大长辈、师长经常耳提面命的一句话。
可是,我怎么就近视了呢?!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长大后总归是要戴眼镜的,而且你戴眼镜会比较好看。”(可能是我眼睛小,我妈就选择了这种方式安慰我吧。)不过,当时,我觉得,天呐,这是一句什么话!妈妈,我是你亲生的吗?!你怎么就不盼着我点儿好呢?!
时至今日,我已经体验了20多年的戴眼镜的生活,体会到了各种各样的不方便。穿脱衣服不方便,吃口热饭不方便,洗漱睡觉不方便,走路看人不方便,游泳打球不方便。问题是,戴着眼镜做什么事情方便呢?!
最近接触到《零极限》,文中有提到用铅笔头敲“问题”的方法,于是,我今天就试了下。
我把“近视”两个字写在纸上,用笔头不断地敲击,一边敲一边对自己的内在说着四句真言“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感受着内心的变化。一开始敲,内心浮出了一些过去的回忆(如上);接着敲,内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我是上午10点多开始敲的,到11点时并没有出现第二种反应,于是我就放下笔吃饭去了,按照惯例,午饭后睡了午觉。可就当我午觉醒来的时候,我心口突然有向内压的感觉,有一种失落、绝望的情绪涌出来,很难受,而且又出现了以前出现过的一种感觉“被别人抛弃的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感觉”。
今天,敲铅笔头后,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又跑出来了。其实,以前,这种感觉也有。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甚至,有时为了得到他人对我的肯定,我会违背着内心的意愿去迎合别人,但是,这种付出,非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认同,别人甚至开始更加瞧不起我,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顺心。
也许这次,是对我“尚未清理掉被抛弃感觉”的又一次考验。
到下午3点多,我继续对着“近视”敲笔头,才敲没多久,我发现了这种感觉的来源(是指最近)。《九数》一对一咨询过后、报名《A.S.K.A》函授课程后,我会时不时地发些自己的观点、文字给秋恺老师,有时也会把观点、文字发在ASKA幸福人生学员群里。起初,秋恺老师会表示对我的赞许,群里的家人也会表示出很欣赏的感觉,因此,我感觉自己被认同了,很开心,生活找到了更大的动力。可渐渐地,秋恺老师不怎么回复了,群里的家人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于是,这种被抛弃的感觉又出现了,很压抑,很痛苦。
之后,内心中又有一个念头冒出来,那是“武志红微信订阅号”2017-01-15推送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你觉得是在给,其实是在要”
“近视”——“我发出的观点、文字得不到别人的回复而难受”——“你觉得是在给,其实是在要”这三者之间是存在着什么关联吗?!
我这样想的时候,又有一个声音从内心中冒出来:“近视是因为净看别人的不对”,这是2012年底接触到的《王凤仪五行性理疗病》中的一个观点。
说实话,起初把观点、文字发给秋恺老师能得到回应,我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的,但后来渐渐没有回应后,我的内心真的有责怪与生气。为什么我把我的观点、文字“分享”给你,你却没有回应?!责怪秋恺老师为什么不给我“肯定”了!
其实,对“秋恺老师不怎么回复”这件事,并不只是单纯针对秋恺老师,而是,我的行为、思想意识已经一贯延续了类似的模式,对身边任何人可能都是这样,能够乐意接受他人对我或好或坏的评价,可就是接受不了他人对我的置之不理。
《你觉得是在给,其实是在要》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我们在感情中拼命地付出,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对方,很有可能是通过爱对方来爱自己。”是的,这就是一种索取的心理,“索取”潜藏的意思就是因为自己内在的匮乏,而责怪别人就是看别人不对,这三者是有联系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着无法复制的生活经历与人生体验。其实,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而是因为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说的话、做的事、写的字传递出去,就是代表自己的标签,表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让他人听到、看到、感受到,给他人一种他们自己人生得不到的体验,其实也是一种付出。
对别人有要求、对别人愤怒、拒绝别人、反对别人、挑剔别人等等,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匮乏,健康的匮乏、物质的匮乏、技能的匮乏、思想的匮乏。
刹住“匮乏”的刹车,调转180°,让自己变得富足起来。每个人都无需自卑,相信自己的富足,肯定自己的富足,因为我们本就富足。好好爱自己,爱到满出来,才有余力去爱别人、爱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