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会议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作为基层的新生力量,更应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奋力谱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盛夏七月,骄阳酷暑,荷韵悠长,不知不觉背起行囊已来到乡镇基层将近一月。早起的路途当中,总有一片莲花相伴,从初露尖角到展瓣初开,夏日的暑气在翠绿透粉中消散,思考与感悟也在学习和实践中升腾,一个基层新人的成长线似乎也与莲的生长交相映合。
树立“舟行千里定于锚”的自觉,学莲的根植之基。潋滟波光之下,不会随波逐流的秘密隐藏在泥土下的根。对于每个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理想信念是精神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曾将理想信念比喻成“精神之钙”,也将其视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深刻揭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情况,要始终保持对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铸就对党的赤诚忠心,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在实干作为中坚守初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一名新任基层党员干部,要定植于党的事业当中,始终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握政治定力,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永葆干事创业的热血激情。
涵养“涓涓不止江河生”的信念,思莲的积蓄之力。在冒出土壤之前,种子静默深藏吸收水分,为萌发积蓄力量。来到乡镇基层,面对全新的环境,直接对接的便是群众,无论是沟通交流,还是处理矛盾,都有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需要学习。一方面要自觉增强充电加油的紧迫感,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拿出“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向文件求知,向群众求教,向同事求法,在求知问学中打深打牢成长基石。另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把阅历变成能力,做到联系群众“接地气”,请教经验“备底气”,提升能力“出才气”。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树立处处可学的意识,不辜负每一滴清晨雨露。
挥洒“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豪情,践莲的迎难之韧。出淤泥而不染,迎烈日而不凋。乡镇基层是政府工作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需要直面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群众矛盾多样等的问题和困难,主动投身于项目建设、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具体的工作当中。从踏入政府大门再到走进群众家门,从城市高楼再到连绵山区,无论是走村入户的泥泞,还是烈日访企的汗滴,都是基层工作常态。要知转变还要善转变,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积极心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冲劲担当,大胆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锤炼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练就担当任事的宽厚肩膀。
汲取“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力量,悟莲的清雅之献。展瓣初开迎日色,高洁自守映碧天。绽放的美丽在于始终不染尘埃,奉献出自己的独特光彩。作为新任基层公务员,要始终保持廉洁本色,彰显为民底色。将自己放到职责当中,放到群众中去,锤炼领悟群众话语、读懂群众心声的本领,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挥思维活跃、头脑灵活的优势,积极为基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之所求,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把“鱼水深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的拳拳之心,成长成为实干笃行的亭亭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