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并热爱现在这份工作吗?如果是,恭喜你,太幸运了!这工作与你而言,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不信?你问下身边人,上班如上坟的大有人在。
以兴趣和爱好当工作的人,少之又少。除非你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可以任性换工作或家里蹲。不然,将同大部分人一样,出于生计压力,做着不够喜欢甚至讨厌的工作。尤其是档案、行政和会计等相对枯燥的内容,我相信,喜欢的人不会太多。
如果每天上班像上坟一样,那就意味着,在二十至六十岁这段最精华的年岁里,你大部分时间(因为工作时间要远大于业余时间)处于不开心甚至郁闷的状态。人一辈子才多长?生命如此被蚕食,太可怕!
那么,做着枯燥工作的人,除了换岗,就没有其他办法让工作变得有趣么?
当然有,枯燥是相对的。你觉得枯燥的工作,张三李四可能做得津津有味。所以,产生枯燥感,一方面与工作有关,另一方面与人有关,确切说,是与人的视角、心态等等有关。
工作性质无法改变,但人心可以改变。枯燥的工作一样可以做得津津有味,变得有趣有品。不妨试试下面几招:
1. “调料”法。饭店的菜为啥好吃?因为大厨舍得放调料。同样,如果工作枯燥,也可以往里面加“料”。
举个例子,刚毕业时,我曾干过数据录入的工作。够无聊吧?看着那些人名和数字,脑仁儿疼。后来,我发现了名字的乐趣,从名字中猜测对方的家世背景、性格及出生年代。在后来接触中,慢慢认识了这些人,发现看名字比看星座都准呀。比如,其中有个叫米有水的(涉及个人隐私,名字稍作调整),当时我一看就乐了,他肯定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希望他有米有油又有水。后来一打听,果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饥荒时期出生的。
以上加“料”属于直接融入工作,还有一种加“料”属于通过其他事分散乏味感,比如边做家务边放音乐,老汉边放羊边唱信天游,边开车边听收音机等等。这些“配料”都可以调剂乏味和辛苦的工作。
2. “挑战法”。连连看游戏设计本身很简单,动作重复,按说玩起来很枯燥。可是,仍有很多人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设计简单,但设有过关时间。于是,你会想着挑战自己,争取更快完成。
弗洛伊德研究称,人类天生好“斗”,因此,具有一定挑战性才符合人的天性。同样,有些工作枯燥也是因为机械重复,缺乏挑战性。因此,可以通过自我设定挑战改变工作的枯燥感。
写会议纪要简单不?可是写出排版好看甚至具有艺术感的会议纪要就不简单了。资料归档枯燥不?你可以把不断缩短归档时间作为挑战目标。
同学M做行政工作,活杂接触面广。她说我就把眼前的工作当成自己创业前的操练,做好这些工作,将来当小老板也有经验了。总之,你可以为眼前琐屑的工作设定一个大目标。
跳出眼前的“苟且”,再看工作也就不那么枯燥了。
3. “创新法”。工作内容千篇一律,机械重复就会枯燥。而创造会产生成就,成就提升兴趣。创新的过程会让人沉迷。因此,对机械的工作加以创新,也会变得有趣。
再以行政工作为例,很多人与word和Excel和ppt打交道,日复一日,乏味渐生。不过,有人就做出了名堂。网红秋叶大叔深挖PPT技巧,衍生出PPT拆书法和手绘PPT等,甚至做成了教育品牌。我想,把办公软件创新到这份上,即便常规的文字及数据工作,也会做得津津有味吧。
4. “哲学法”。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后来,村上春树如此解释这句话:“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现在想来,还真是如此。
我曾做过信息梳理工作,同样很枯燥乏味。不过,毛姆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从枯燥工作也收获颇多。
先从信息梳理的名称入手,考虑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梳理头发需要梳子作为工具,信息梳理的工具则是分类与模块,然后把各类信息往相应的模块里放。接着又联想到收拾换季衣柜的行为以及当下流行的“断舍离”理念。其实,这类事项本质都是梳理。
同样,人生也需要梳理,否则就会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过完一辈子。同信息梳理一样,人生梳理首先要明确重点,做好取舍。不需要的,果断丢入碎纸机。什么都想要,只能让人生不堪重负,就像过多无用文件会侵占资料柜一样。
你看,信息梳理工作是不是变得有品了?
其实,说到底,工作枯燥与否完全在于如何看待。工作虽然琐屑,职位虽然低微,但格局依然要大。
一份枯燥的工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做着做着就把自己的人生做局促了,人也变得老气横秋、负能量满满。
时不时跳出来看看,一份工作而已,相对家庭和人生幸福,它只是一部分,或者一个手段,如果你实在提不起兴趣,大不了换一份。没必要天天跟上坟似的,借用TVB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