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共读DAY2——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

      在第二天的共读当中,老师讲到主动阅读时,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共读之后,每个人做的笔记都差不多,甚至存在抄别人,重复别人的东西,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只是作为复制品,限于自我安慰,自我满足当中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老师的解答是:

阅读时,为了提升理解力,要带有主动性。

1,对象感:对象是什么?

2,目的感:时刻认知对象和自己的关系。带什么目的,有否跟这件事进行关联?

其中的关键:有没有将自己跟对方产生关联?

背后的原理:人在学习东西的时候,必须跟自己的认知产生关联,才有价值。

尤其是启发,打开感受。

步骤1:通过【比方说】,带来启发感。

步骤2:将启发感转化成认知,跟生活有什么关系?

老师的话,给大家当头一棒,让我们醍醐灌顶感觉,让我联想起拆书帮的阅读方法——RIA。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来加深理解概念,最后提升为自己的认知,转化为行动。

【比如说】在老师讲检视阅读的方法,要通过三看来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阅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讲到这里,就让我联想到自己上个月出差在机场买了一本书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到时的我是凭着感觉买的。做出的决策完成是依赖系统一进行的。从自己的可得性的容易度进行决策,因为之前在很多地方听过这本书。后来买回来,看了一下,就后悔了。慢慢的心灵鸡汤,里面的逻辑也是狗屁不通,牵强附会,随意拼凑。

如果在决定买不买之前,先通过【检视阅读】这样科学的方法,估计就不会乱买了。

尤其是在判断这本书对我有价值嘛?有的话,在哪里?列出一二三。按照老师的决策依据:

1,认知深度加深。

2,在能力圈中。

3,复利效应。

4,边际成本递减。

5,正向黑天鹅高发。

经这么一筛选,估计这本书就入不了我的眼了。怪自己太凭感觉了。说到底是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太低!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加入快思慢想共读的原因:

1、认识我们的心智是怎么做判断和选择的。决策的依据来源于哪里?

2,如何进行理性决策。

所以,今天共读内容,对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做判断时,多问自己为什么,避开系统一的陷阱。

比如说在挑选书的时候,问自己四个方面的问题:

1,这本书讲什么?是什么类型?

2,这本书整体结构是什么?用什么逻辑构建起来?

3,书的观点说得对还是不对?对在哪?错在哪?(逻辑是否完整,资料是否详实,信息是否真实。)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是否可以升维迁移,降维打击。

是否可以结构化,模型化,系统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共读活动的内容分两部分,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 一 主动阅读 1、对象感 用信息金字塔模型 怎么读书...
    小奇之旅阅读 242评论 0 0
  • 《思考,快与慢》检视阅读结果: 第一步:看包装(1分钟),初步判断要讨论什么主题 封面 • 书名:《思考,快与...
    胡奎_Reborn阅读 617评论 0 4
  • 当这个世界开始疯狂吹捧牛油果时你轻描淡写地咽下一口藜麦就完美地站在了沙拉界的顶端 清体排毒已经不算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食而不惑阅读 1,641评论 3 15
  • 微信加人的方法 (大部分都是废话,只不过把日常能想到的,都写了下来,) 第一种就是同行互推 我跟我同行如果互推的话...
    年轻的小易阅读 501评论 0 1
  • 岁暮,天寒。 把头缩进围巾和帽子,手塞在口袋。匆匆走过去,只想快点回到室内,却又下起小雨来,朦朦胧胧,一抬头,风吹...
    酱长阅读 640评论 2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