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非暴力沟通》

“请帮我说出心里的话”
当书中那个封闭了几年的女孩,终于胆胆怯怯地伸出紧攥着的纸片,上面写着这段话的时候。做为心理医生的作者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长达几天的艰难治疗终于有了好的开启。那个女孩以此为始,彻底地告别了被诊断为精神病自己,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的心深受触动:"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听,更不知道如何去说”。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和孩子说话,而是在和自己的情绪吼叫,撕扯”!
“你让我伤心透顶!”,
"我早晚要被你气死!"
“快点,快点,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
“笨蛋,你怎么这么笨啊!……!”
多么熟悉的话语和场景,当我们打算和自己的孩子谈一下的时候,当孩子才用一句嘟囔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的时候。上面这些话语就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喷薄而出,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一上午,一天!我们就在那里说啊,说啊!情绪激动,张牙舞爪!面目狰狞……
而我们谈话对象,他在沮丧和哭泣,不明白可亲可爱的爸妈,为何能为一张试卷变成妖怪,为何能为一点小事,变成暴君!
渐渐长大,他们的开始桀骜不驯,开始沉默冰冷!
就在上午,我不小心踢到桌脚,脚趾头有一个受了伤,有点疼,但我不担心。我知道过段时间就会好,我甚至会忘了这次疼痛。
可是,每次回忆,几十年被侮辱的语言攻击立即呈现,至今仍清晰如昨。肉体的伤害,能够愈合,语言的伤害,直戳内心。而我们,却几乎天天都在在上演这样的伤害。因为,我们和孩子进行的不是沟通交流,而是在命令。
我们通常对准子女2%的不足,集中了100%的关注力。"你必须…,你马上…,你需要…”。这是我们和子女说话的必备词。子女除了服从,就只能反抗。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几十年前为什么会沉默,我以前以为这是避免争执的唯一办法。我在沉默,我不继续话题,那么愤怒的您,是不是能快点结束这种宣泄式的交谈,好让我回到我自己的小屋,独自舔舐我伤了的心。现在想,其实我是用沉默在反抗啊,因为,我需要的是关怀,不是被嫌弃!
观察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改变,改变对孩子的交流方式。也许,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用心观察。
感受
想办法表达,谈出自己心的感受,询问他的感受。让感受从他心底真正走出来,感受和被感受,让我们的心开始握手和拥抱。
需求
感受的背后,一定隐藏着需求或者目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想说什么,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只是为了说,为了让自己好过点,一个劲儿的在哪里说说说!其实,孩子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辩解,背后一定有自己的需求,大多数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帮他们找出来。
请求
请求对方,或者请求自己,解决这个需求。只有真正地为需求找到了答案,一次有效的沟通才算完整。
上面的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同样也适用于自己。自己,也是需要沟通的对象
总结亲子交谈,用心沟通的方法是:
1、观察子女的言语和表达
2、从感情入手,打开真正的同理心。
3、找到真正的需求
4、请求对方或者自己,解决这些需求。
5、爱,是所有沟通的基石。
感谢
扮演了40多年的“儿子”角色之后,我也开始扮演了父亲。我已经能够体会父亲当年那些激动和愤慨的语句的后面,其实蕴含是对我的关心和担心。他真正想表达的:是在乎我,怕我受伤,担心我会不顺心如意,我至今仍记得,他说过他愿意为了我,向任何人作揖下跪,而他本人,一辈子不曾求过人。我知道了,他想表达的,其实就是,爱。
我已经离去的父亲,请您再次到我的梦里来,让我们握手言和。
我会对您说,爸,我也爱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