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儿子一起玩“德国心脏病”的桌面游戏,大人小孩都玩得很开心。这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孩子们还能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体会成就感和挫折感。也避免了孩子长期沉浸在电子游戏和电视里。
在家长课上,每次说孩子的挑战的时候,玩ipad,玩手机,看电视,是家长们必列的。说明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社会是多么普遍,也使家长和孩子经常为此产生冲突,让家长倍感焦虑。
我能理解家长的焦虑,担心孩子过于沉溺电子产品,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休息。我也特别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要承受学业的压力,回家要忍受家长的焦虑。在游戏中,他感受到放松和愉悦,闯关升级的时候有鼓励和成就感。著名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老师说:“我高度评价游戏在保护孩子上面的作用。他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被父母或者学校过度攻击之后,把游戏当成自己的精神的避难所,让他们避免得精神病的作用。“
记得我们的童年,都是跟着一群孩子漫山遍野的跑,一起抓蚱蜢,一起挖泥鳅,整个大自然都是游乐场。小伙伴们在一起还会射橡皮筋、玩跳绳、弹弹珠、跳房子,各式各样的游戏,能够尽情的释放我们旺盛的生命力。而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宅在家里,有课业的压力,有家长的约束,有活动空间的限制,也有安全因素的考量。所有的这些让孩子失去很多自由和空间,感受到压抑,情绪无处释放。电视、ipad、游戏就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伙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ipad、电脑都是生活必备品,就和我们以前使用指、笔一样普遍。我们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准孩子去接触,还不如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孩子是否会沉溺游戏我们需要去看两点:1、父母不给玩,总是控制孩子在玩,让他有一种匮乏感。当一个孩子有匮乏感的时候,一旦得到一个玩得机会,他就好像是饿了好几天的人,哪怕给他一碗冷饭,他也要拼命的先吃下去再说。从这点来说,父母要用合理的、相互尊重的方式和孩子达成约定:什么时候玩?玩多久?然后跟进执行。2、父母都很忙,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逐渐的,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不到爱和归属感,就开始在游戏中寻找。等父母发现问题了,想去控制孩子玩游戏,却只能使亲子关系愈发糟糕。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首先修复亲子关系,花时间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爱,才能逐渐帮助孩子从虚拟世界走出来。
【花草蝶:家庭教育 心灵成长 心理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