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的人,一开口就不一样
天气转凉,窗外秋风秋雨秋渐凉,我习惯性睡前会拿起书看一会,享受独属于自己的时刻。
身处快节奏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是常态,经常被短视频吸引注意力,有时不禁想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慢读有什么用?
但当你远离手机,真正地沉浸到书的世界里时,就会明白,读书不仅能让你增长见识,还能让你有独特的见解,在你开口,表达时候能脱颖而出,赢得尊重与影响力。
01、腹有诗书,信手拈来。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确实,读过书的人,一开口就会让人感觉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有一种掩饰不了的高端。
央视著名的段子手朱广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比如播报寒潮预警,他会告诉你: “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
比如他讲的高温热浪: “冰箱之外都是远方,空调以外都是他乡”;
比如他讲月饼, “月是故乡明,榴莲也还行~”
这种信手拈来的诗意表达,一句句让人捧腹的押韵句,正是他海量阅读沉淀的结果,不经意间就能 “挥金如土”。
而和不读书的人聊天就是冷了,热了,但是和读过书的人聊天,他能从天气拓展到“晓看天色暮看云”,带你瞬间穿越时空隧道。
02、表达清晰,深度共情
书读多了,就像帮大脑安装了一个“处理系统”,遇到计算机病毒时,能够快速拦截,让电脑不卡顿。
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 “读书怡情,傅彩,长才”。
确实,会说话的人,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你心坎里。而读书多的人,会直击你的脑回路,甚至打通你的任督二脉。
每次看到我们国家的外交天团,耿爽、华春莹等在面对国际上记者们的刁难与质疑时,经常用精准又不失风度的语言来有力回击,那一个个引据经典、舌战群儒的高能时刻,都能让国人看得热血沸腾。
比如: “罔顾事实、荒谬可笑”、“居心何在?不要拿无理当真理,拿谎言当武器”,“无稽之谈” 等,这些精准用词的背后,是他们对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并融会贯通到了每次发言。
所以,读书不仅能让你积累知识,更能锤炼你的思维,提升清晰表达、有效沟通和深度共情的能力。
03 、站在巨人肩膀,超越自我
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人的容颜会改变。很多时候,自己认为看过的书都已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意识里存在的。它已融入你的气质里,谈吐上,当然也会显露在你的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每天吃饭,吃的啥都忘了,但它会营养你的五脏六腑,最终扶正你的人生大步向前走。
苏轼的一生比较坎坷,屡次遭贬,但却能写下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诗句。能支撑他走过低谷的,正是他广泛地读书,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才让他拥有了超越一般人的智慧,从而在任何困境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晴空万里。
其实,读书的最终意义,是超越曾经狭隘、浅薄的自己,获得更高的认知和更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才能“一开口就赢”!
写在最后:
赫尔曼.黑塞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所以,一开口就赢,赢的是底蕴、赢的是表达、甚至是境界。这不是立竿见影的打败,而是润物无声地征服。
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吧。不要等到用时,才懊恼 “书到用时方恨少” ,你的谈吐会成为你最闪亮的名片。
为自己每天投资哪怕一小时读书时间,未来,生活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