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具有现实世界里我见过的一切,然而又与现实世界完全绝缘。
——陈忠实
这本《白鹿原纪事》,同样出于陈忠实的创作,写的也是白鹿原上的人与事,但不同的是这本是短篇小说集。可以理解为《白鹿原》的姐妹篇。于去年八月份出版,是陈忠实老先生解读白鹿原人的心灵密码。
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收录的18篇作品,多数早于《白鹿原》就发表了。明乎于此,是否可以解读为《白鹿原》的原始素材与前期准备,以及《白鹿原》的余墨。
他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场白鹿原,用本色的地方语言描绘了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马罗大叔”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深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鬼秧子乐叔”的狡黠虚伪却因为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逼迫长工“黑娃”舔碗的黄掌柜丝毫不是周扒皮似的刻薄地主,而是用夸张滑稽的言行告诉我们勤俭支付的道理······
每一个人物都入木三分,却共同反映出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他所描摹、塑造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英雄、模范、先进,大都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有这样那样缺点、缺憾的小人物。也就是说,陈忠实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不完美的,甚至烙印着某些民族的劣根性,但正因为如此,也就格外地真实,格外地接地气。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的桥段:
1.“烧焦的皮上,残留着火星,我在两只手上倒来倒去,舍不得丢到地上,撕开尚未烧透的内皮,一股热气饱融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
“我吃了一顿难得忘怀的晚餐!”
就像鲁迅《社戏》里那样,和小伙伴那晚偷六一公公的豆吃后,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还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的奶奶家,兄弟姐妹们一凑到一起,就商量着挑几个红薯偷偷地塞到做饭的大灶底。等到饭菜烧好了,锅底下的烤红薯也就差不多了。一样的急不可待,一样的手足无措,大人们一边嗔笑一边呵道:小心烫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低年级学生,从一边的教室里骤然暴起合读拼音文字的声浪,朗朗的嫩声稚气的童声听起来十分悦耳。听到这声音使人联想到雨后空谷的草地,晴日蓝天上悠悠飘浮的白云,听到这声音使人会化释积郁的心绪,变得宽宏仁慈和心地和善。”
这样的场景仿佛还是发生在昨天,我们端坐在教室里朗读,一声更比一声高。他不服我,我不屑他,各展风采。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发出过这样一尘不染的声音,这样优美、这样纯净,后来永远发不出这样优美这样纯净的声音了。年岁的递增使得我们的嗓音一律变化了。有的变得粗暴狂放了,有的变得颐指气使了,有的变得深沉忧郁了,有的变得油腔滑调了,有的变得奴性十足酸味十足了。就怕鲁迅先生在此也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陈忠实小说的特点:朴实、真实、原生态,人物栩栩如生,活色生香。他用自己的生活去写生活,所有的笔墨都自然流淌,几乎看不出任何做小说的痕迹。
前几日在图书馆借了《白鹿原》与《白鹿原纪事》,29日突闻噩耗,悲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