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始终是人们注意和关心的问题。一个人一昼夜需要吃多少食物?一般来说,所需的热量等于其消耗的热量。吃得过多会发胖,并会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肝功能障碍等疾病。因此,健康并不意味着多吃。总是处于饥饿状态也是有害的,一句话,饮食要适中。至于食品,从广义讲,无所谓有益或有害。只有坚持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体内的营养平衡。偏食无疑对健康不利。就连蔬菜水果中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纤维素,也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因为它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调整消化道的功能,并能把多余的胆因醇带出体外。有些人有种不好的习惯,即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致使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容易感染或招致一些疾病。
不按时按时进餐照样有害身体。若午餐吃得太少,晚餐狼吞虎咽,时间长了不仅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而且容易发胖。一天用餐一至两次,且总是匆匆忙忙用餐爱吃零食的人,最初可能仅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以后则会导致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疾病。吃饭时,一定要把一切事务,特别是不愉快的事丢到脑后,也不要看书,因为看书思考会影响消化功能。
人们普遍认为,应当限制食盐和糖的摄入量。因为吃糖过多可导致发胖,并可诱发糖尿病;吃盐过多会加重高血压病,因为盐会使细胞吸水,增加血液循环量,使心脏、血管及排泄系统的负担过重。盐和糖又不能不吃,因为没有糖,就断了大脑正常工作必须的最佳能源;没有盐,细胞就不能从血液中吸收养分,也不能把代谢废物排泄到体液中。糖和盐都是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关键在于用量适度。饮食文明的启蒙教育应从小开始。不少孩子新陈代谢紊乱,身体抵抗力降低,多病等,都是父母亲不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致。
总之,饮食不当会致病。营养不足能减低人的抵抗力,引起各种疾病;营养过剩同样能罹患各种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还会加速衰老过程。只有合理饮食才能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