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前有了25岁时要去欧洲列国游一个月的想法,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要去那一片很远很远的天地,那时的我甚至还没有一本护照。对于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家境一般的我来说,出国算是很遥远的事,遥远到过去二十多年不曾想过自己还缺一本中国护照。然而在开始正式工作的一年以后,心和身体都渴望着远方,渴望了解别人生活的城市和看见的风景。
熬夜到12点,却还是能在闹钟响起前睁开双眼,是神奇的生物钟,让自己和自律沾上一点关系。搭上准点到达的公交车,戴上耳机,打开音乐软件,播放着近日单曲循环的歌曲,望着车窗外的街景,人们行色匆匆。“23岁的我,是不是已经老了,还可以做梦吗”脑海里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无法自拔地陷入了这个囹圄。
最近微博和百度总是推荐一些旅游消息,“月薪3500的人适合去旅游点地方”这个醒目的标题,晃得我眼睛疼,就像一根针,扎进了砰砰跳动的心脏里,不幸自己在涉及范围内,或许只有我会觉得这是一种讽刺吗?首先,必须声明,本人并不反社会,只是习惯想要成为优秀的人,显然是上进心让我拥有了这是贬义的想法。我只会去我想要去的远方,而不会被薪资左右。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自己要为跳出这一群体努力了,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愉悦的标签。
大学毕业,找工作,第一份正式工作入职,第一次加薪 ,一路走来由傻白甜走向百事通,总是会想起委屈挨骂的日子,还有那些加班后一个人走的夜路,不断的打破学生气息的固有认知,开始融入这个社会,或许在职场老人眼中,终于我稚嫩的外衣已被褪去,当我开始质疑别人说的话,当我开始击败质疑我的人,就像是手里有了一把利剑,再也不怕身边的妖魔鬼怪。随之而来,进步使人快乐和膨胀。23岁,开始期待第一次升职。
最近流行的“往后余生”循环听了无数次直到会唱后,再也没听过。也许是因为不曾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爱人,对余生的期待确实谈不上。老一辈的人总是说“女人,最重要的是她的家庭,她的老公和孩子”,但现实是大家越来越喜欢独居,三五好友,和一只又萌又温柔的狗。还是会期待命定的那个人驾着七彩祥云来接我,但又好像过着那种假装快乐,他来不来也无所谓的生活。很多人来了又走了,他们都没有留下,于是认定这些人都不是对的人,很认真伸出过手,却没抓住的人,也被归于过客的那一类,再提起尽管脑海里思绪万千却只能微微一笑。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人们隐藏的伤口最终会被治愈。
老去的感觉重重地袭来,想了很久,大概是因为最近很多身边的人开始走散的缘故。当初穿越人山人海相聚在一起,现在一个接着一个离开,道别的话语只能哽咽在喉,怎么说都觉得自己矫情,不如就此别过,他日相见,定要是更好的彼此。
23岁一个还能相信真善美的年纪,我们还在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渴望抒写一篇独一无二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