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湿今天又被人说胖了,文老湿很心塞,但文老湿依旧没有放下手中的零食。因为文老湿做人的原则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心塞是一袋零食不能化解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袋。
周边人对文老湿身材的探讨基本贯穿了文老湿从出生到现在的全部人生。从小时候的“胖嘟嘟”到小学时代的“瓷实”再到青春期时的“壮”(这里读三声)再到现在的“膀实”……这些词无一例外地让文老湿自懂事以来就受到了各种看似不经心实际上却伤害值满点的暴击,并且慢慢领略到了我们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在经历了20多年以“胖”为中心思想,N多文字排列组合形成的词语洗礼后,文老湿对这个词非但没免疫,反而更加敏感了。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大学期间的一次购物,在试衣间附近文老湿麻烦店员拿一件不同颜色的衣服,店员回来后没看到站在后面的文老湿,直接拉过旁边的另一个店员说:“你看见刚才那个胖胖的顾客了吗?”文老湿发誓,如果眼神能送人上天,那么当时那个店员就会和太阳肩并肩了。结果当然是衣服再满意文老湿也没有买,外加毁了一天的心情,而且之后文老湿再也没有光顾过那家店。
可能你要说了:“文老湿你也太敏感了,自己原本就胖还不许别人说!”“人家店员也不是故意的,不经心的一句话你何必要计较?”可是我为什么要被别人说?我为什么不能计较呢?不管她是不是有意,她确实对我造成了伤害不是吗?所以我要计较,因为有时候漫不经心的话语比处心积虑的说辞更伤人。
人是语言化的动物,这意味着,语言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价值感、个性特征,以及诸多的心理伤害,很多时候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那么语言能带给人的伤害究竟能有多大呢?
和颐酒店女孩的经历这两天牵动着我们每个网友的心,大家在谴责嫌犯、为女性安全支招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痛围观者的“冷漠”。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变得这么无情,为什么看起来举手之劳的事情变得那么为难?因为我们普遍存在着某种心理创伤让我们下意识地远离这些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和事。不同于影视剧中那种儿童时期被虐待、车祸创伤后遗症之类明显的心理阴影,我们的创伤是在语言的影响下潜移默化。
几乎每个孩子都听过父母的这些话:“我这是为你好”,“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跟你没关系的事少掺和”……这种从小就灌输给我们的不必为自己负责的概念,到了长大后慢慢植根成怕负责怕承担的意识。而“听话”似乎更成了我们的魔咒,我们按照父母期待成长,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成年后的我们就被锁死在了这个框架里,躲不过他人的眼光逃不出世俗的标准。心理学家库利关于自我的定义是:“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是最好的这面镜子,他们的语言看法使我们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说人话就是父母的语言影响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是被这些语言“伤害”灌溉长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变得期盼成功但却害怕责任。
其实,我们的语言也可以很美。
我们能用短短四个音韵对偶,包罗万象的字来引经据典,阐幽明微;我们也能用缘情而绮靡的诗句来把酒话桑麻。
我们可以用气聚、水谷、驼云、裂帛来形容四季;我们也能用用胭脂、牙白、竹青、黛蓝来描绘色彩色。
我们会用锦官驿,点将台,花牌坊,琴台路为街道命名,我们也可以将天象北斗唤作玉衡、开阳、摇光、天权。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别让那些恶意掩盖了语言本身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