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基本套路:渴望(或坚守)、障碍、行动、结局,期间穿插情感(影视作品是将情感外化的过程。展示内心世界是文字比起其他形式所独具的优势,可以把很细腻的一瞬间闪过的很多思想一字一句地捕捉到纸面上,所以千万不要抛弃这一优势),所有这些都要让人物自己通过所思所言所为展示出来(具体的),而非借作者之口讲述出来(抽象的)。以上的套路不是简单的一个流程,往往涉及很多场景的交叉嵌套,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结局,但并非最终结局,也不是只有主人公一个视角,涉及到的人物都不得不面对这个套路(即使只控制在一个视角下,也要尽可能的通过这个视角将其他人物的渴望和实现渴望的障碍以及由此引发的克服障碍的行动体现出来),这就构成了这些词语(渴望、障碍、行动、结局)交织混合的大杂烩,这时就需要主人公这条主线(主人公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作家要做的就是挖掘渴望、设置障碍、提出策略、再设置障碍如此推进。当然,涉及的人物数量种类要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而定,不能让吃干饭打酱油搭便车的人物存在,他的出现必须服务于你的主线故事,根本上讲,由他们的渴望和障碍触发的行动要么加强了主人公的障碍,要么加强了主人公克服障碍的渴望或行动,所以两方力量要平衡好!同时,现实中的障碍,除了少数是天生的(例如残疾),大部分都是人为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因素这些大障碍说到底也都是人为造成的,有的是有心有的是无意),并且一些对于你来说的障碍往往是别人为了克服他的障碍而采取的行动造成的!人物一多,你就会顾不过来,因为每个人物在每种参与的境遇中都有自己的渴望和障碍,你要去挖掘并为之加入合理的行动,同时要避免让太多人物成为大配角甚至主角,但又要鲜活,所以要拿捏好!
渴望和障碍必须势均力敌,故事正是在这种角力中向前推进。(当然,最好在没必要角力的地方或是胜负难分的地方加上一点合理的意外(所谓合理,就是前面有铺垫的),然后让故事转折,就会像进了桃花源一样妙不可言!一个想当总统的渴望和由此引发的障碍和一个想当家庭主妇的渴望和障碍是不能比的!一般人面临一般的障碍,非凡的人要面对非凡的障碍!
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性也是这样产生的,人物的渴望在遇到障碍时必须采取行动,这是情理之中,而采取的行动出乎常人预料但与人物性格能够相符,这是意料之外。举个李白的例子,和好友喝酒还没尽兴酒不够了,喝酒畅谈是渴望,没酒是障碍,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也会去找酒买酒,也有一些人会拿出没有不散的宴席来做幌子找安慰,但李白没有,他虽然没钱但还是要买酒,不仅要买酒还要买好酒,于是就有了那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恰恰是行动体现了性格,同时有什么样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伟大作品的最终结局也非一方完全胜出,通常都是主人公成功地对抗了外物,然后又要面临内心的自我斗争。比如一个追求出世的人挣扎着通过入世最终实现了财务和人身自由进而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但那一刹那又泛起了对世人的同情,可能在自我思想斗争后又跳入了滚滚红尘!最好是制造双重两难。
故事由许多散落的事件构成,要想勾住人,就要把松散的事件打磨成连贯的情节,方法就是加入“因为所以”。这个所以的结果既可以是因为情也可以是因为理或利,不管是情理利,都口说无凭,必须展示给读者!
什么是事件什么是情节?福斯特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这是是“事件”,因为它注重的是“时间顺序”。如果改成“国王死了,王后因为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因为它注重的是“因果逻辑”。
一个大忌,就是把情节写成“两个面貌模糊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对话”!人物要有外在有内在,外在服务内在(性格),场景要有画面感,对话要有内容!如何塑造人物?通过人物过去和当下的言行举止(对事情的看法说法做法)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如何打造场景?通过眼耳口鼻身。如何取舍对话?要么有趣要么深刻要么传达出内心感受要么传达出未知信息,也就是传情达意!
如果知道了这些,那么,你可能还是写不出个像样的故事。因为故事的本质是对生活和现实的洞察。
一点粗浅体会,仓促下笔。
打卡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