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观察自然的变化,大概是从生活的节奏慢下来,重拾纸笔开始。每天清晨或黄昏,在回家的小径上彳亍,头顶上覆盖着长了20多年的山杜英和玉兰树。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站在树下,便是一身清凉。
今天,照例去超市采购。坐在车里,先生嘟囔了一句:“今天就立秋了!”“阿,这么快,难怪突然凉爽。”一直都很佩服古人对节气的把握,立秋,凉风来,白露生,寒蝉鸣。既佩服古人的智慧,更感恩大自然的“准时”。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秋天了”,等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私以为,这迎秋的仪式和郑重感着实使人心生敬畏,也美不可言!人与自然原本就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西方世界喜欢征服自然,东方文明崇尚天人合一,西方带来科技革命,东方哲学使人身心禅定,缺一不可,更需阴阳融合。
回家路上,不似平时快步如飞,盛夏烈日简直把皮肤烤焦,今天立秋,凉风习习,特意慢慢的走。
树叶不像往常一样蔫,片片精神舒展,在风中唰唰的飞舞。路边的紫薇开得尤其热烈,前几天一朵都看不见,今天,无数的小朵,密密匝匝挤在一起,花球里还藏着数不清的苞。昨晚深夜,估计整个城市的紫薇树都在噼里啪啦的盛放,悄悄完成蜕变;
很喜欢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早晨起来,泡一壶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天的天空是非常美的,真正碧空如洗。这是属于先生的“秋味”
也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坐上轮椅后脾气暴躁不堪,母亲每次总是偷偷的问:”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我(史铁生)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母亲没来得及推着儿子去北海看花,大口的吐血,被抬上担架昏迷中还在呢喃:“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秋天,也是永远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季节。
我总是会忆起童年——外婆家乡下暑假的时光。秋天来了意味着要开学,我和我的那些疯野伙伴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夏天的爬树,潜溪,摘果,钓鱼……感情早已胜过歃血为盟的桃园三结义。离开那天,总有一个最舍不得的小朋友在路口送我。她像猴子一样敏捷,爬上家门口的桃树,不一会儿手里兜满了青色毛茸茸的小桃子:”记得下个暑假再来玩,诺,给你吃。”大概是怕我不敢吃。不等我说话,特意补充一句:“可以吃的,放心!”于是,两个小伙伴泪眼相执,依依不舍的告别。从此,再无缘见面。
耳边传来哥哥张国荣的《春夏秋冬》 :“秋天该很好,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 能同途偶遇在这星球上,我多么够运 。”岁月的沉淀越来越多,才发现,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是相遇,后来明白,其实难得的是重逢。
天气预报提醒,明天有雨,出门记得带雨具,南宋诗人李翰吟“睡起晚秋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我倒没有他的惆怅情志,若寻不到,便不寻,秋雨至,明月映照梧桐,感受到,已是极致美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