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最刚开始2008年(学校)开始接触投资理财,到现在已经九年时间了,但对股票、基金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处于一种浅知的层面。
在大学里学习证券投资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要看一些巴菲特相关的书,要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所以如果说投资的基础理论主要还是在大学里学的那些。
等到越来越多的接触投资,才知道自己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匮乏。
昨天晚上花了接近一个小时学习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关于市盈率的一些观点,又重新认识了这个概念,今天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市盈率吧!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即股票价格/每股收益)。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
可能这么讲有些抽象,如果是零基础看完这个概念或许还是不懂得它对于一只股票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在选股时有什么帮助。
彼得·林奇说“市盈率可以看作是一家公司获得的收益可以使投资者收回最初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年数”。
举个例子:假定一个公司的市盈率保持不变,如果某只股票目前的价格是30元一股,每股收益为3元,根据公式则其市盈率为3,假如你买100股,要花掉3000元,一年下来100股的收益为300元,所以如果要回本的话就要10年时间。所以就是说如果市盈率为多少,一直保持这个市盈率不变的话则就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很显然,按照市盈率不变的话,如果购买一只市盈率为5的股票,只要5年时间就可以回本,但是如果购买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为100,则需要100年才能回本,要是不小心买了一只市盈率为300的股票,那就要等到300年才能回本,这样这个股票就实在没什么值得投资的价值了,所以知道为什么在同一类型的股票中为什么要选择市盈率低的股票了吧。
当然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
一般认为,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购买的时候就得多方面考虑了。
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只有在同一行业内相互比较才有效。比如一个银行业的股票与一个科技型的公司股票市盈率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下图是随机从互联网行业和银行业选了10只股票的市盈率: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相对而言互联网行业的市盈率要比银行业的高得多,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互联网行业多为一些成长型的公司,市盈率普遍比较高,而银行基本上都是属于大盘蓝筹股。如果对于一个相对稳健的投资者肯定会更倾向于买像银行业这类比较稳定的股票,而对于一个敢冒险也能承受较大损失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买一些成长型的科技公司股票。
以我个人的投资经历来简单的对这两类股票分析一下,本人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每个月只拿几千块的工资,所以能拿来买股票的钱也不多,幸运的是在这几年的投资中也赶上了2015年的行情。
但是接着自己又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在2015年12月底的时候买了200股东方财富,价格大概是在23元这样,当时买的时候主要是看着东方财富已经由当年47元多一股降了那么多,应该说是降了一半,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200股试一下。
后果可想而知,2016年1月1日起熔断机制让我损失惨重,1月5号的跌停板让我又想卖掉但是又不舍得,毕竟才几天时间损失了近1000块了,可是后来的行情一路向下,完全没有要回升的迹象,所以最后以19块多一股卖掉了,虽然在2016年行情也回调到20元一股,但都没持续很久又继续下跌,直到昨天的收盘价11.38一股。虽然2016年有分红配股,所以庆幸当时卖了可以少赔一点。
当然如果会短线操作,这类股可能也能赚得比较多,因为它的波动比较大。
再来说说农业银行这只股票吧,我买农业银行主要是看着它价格便宜,我是在2014年陆续买入的,平均价格在2.4元一股,在2015年那波行情中以3.25元一股卖掉(2015年最高价为3.94元),大概赚了35%这样。
再次强调一下,本人因为每个月的工资不是很高,所以就连这样的低价股也只能每个月买一点,同时也说明投资并不是非得等到有很多钱时才能做的事。
昨天农业银行的收盘价在3.5元,2016年7月份对2015年收益进行了分红,每10派1.668,所以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没有卖掉农业银行,持有到现在也还是赚钱的。
简单的对比,显而易见。
最后提醒:本文只是自己个人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