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1.作者简介
罗伯特·B·西奥迪尼 心理学教授,全球说服力研究权威。
2.内容简介
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对复杂社会做出恰当反应。
3.读书笔记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有人说机器出现导致工人大量失业,应该少发展机器,看得见的是工人失业,看不见的是,现在有挖土机,放着不用改成用勺子挖土,社会是否会变得更富余,如果因汽车出现导致马车夫大量失业就禁止汽车,那是否衡量过不使用汽车导致社会时间浪费,生产效率低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当下损失了多少就业机会,更要看到,如果不使用汽车,将带来多大的效率损失,问题的关键就在 是损失就业机会还是社会效率?
破窗理论
有个小孩,顽皮打破领居家窗户,主人要去买玻璃,这刺激了玻璃的生产,接着玻璃制作的工人完成订单交付后,拿到了薪水,用薪水买了面包,刺激了面包的生产,卖面包的工人又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
支持理论的人说,破坏本身是好事,有破坏才有增长,比如地震海啸虽然带了伤害,但也同时刺激了下一轮的就业和GDP增长。
反对者说,不必先承受灾难后才能享受繁华,如果窗户没打破,玻璃的主人拥有的资产相对更多,他可以用自己的资源去消费其他产品,也同样刺激一连串的生产。
好人好心不一定做好事,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
过去我们认为,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那么好事出现都是好人做出来的,按这个逻辑,想让世界变好 该怎么办?办法自然是让好人多做事,把坏人消灭掉。但事实上坏人你能做的坏事是有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一个人在作恶时,其他人会警觉起来,制止他。
针对房产,制定的了法律,不是画上了句号,而是逗号,因为每种新法规出来,每个人都会有相应的对策,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 相通的地方在于都是研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认识自私的。亚当斯密的第一个观点是,人是自私的,哪些完全不自私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必然得不到尊重。第二个观点是,人不仅只有自私,还有同情心,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联系。第三个观点是,人的爱心是有限的,爱心会随着距离拉远而急剧减弱。
市场的必要性
在动物界,当生物到达壮年后,都可以独立生活,无需依赖其他同胞,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不一样,无法脱离其他人生存,爱心能让我们拥有一部分朋友,但一个人的爱心是极其有限的,能获得的协助和服务极其有限,在这个情况下,想获得更大帮助该怎么办?答案是依靠市场,市场是什么?是一个陌生人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不需要爱心基础也能互换利益。
沉默成本
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不可回收的支出。对我们来讲。理解它不难,难在意识到沉默成本发生后能当机立断。比如你买了电影票,第20分钟的时,发现枯燥无味,最好的方式是立即离开,省下来的时间去做有意以的事情,你会果断离开吗?谈恋爱也是一样道理,相处半年,过了恋爱的 盲目期,这个时候能够理性判断两个人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会果断分手吗?
看全部成本而不只是货币成本
案例:美国征兵制
政府征兵在占美国国防的开支大头,于是有人建议,出台法律要求适龄青年必须义务当兵,这样可节省很大一笔国防开销。后来没有被政府采纳,为什么?如改成义务征兵时,政府付出的货币成本会少很多,但也以为这这些青年人不能再从事原本的工作,对国防来说是多了一个廉价义务兵,对社会来说可能是损失了一个化学家 音乐家 企业家,这种损失无法估量。相反,采取花钱的方式来志愿征兵,当100元征不到时提升到1000元,当有人来当兵的时,找个人要么是很想当兵要么是找到了他目前职业发展最好的选择,这些人最适合当兵,政府的征兵效率和质量因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价格管制必然导致价值耗散
每当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时,就会出现价格以外的竞争,这种现象叫短缺或过剩。有间出租房租金市价100元,政府出政策限价到60元,房子租出后,那么原本可以实现的40元的价值就被这个管制政策耗散掉了。
上有政策下游对策,人是追求损失最小的动物
人们不愿意白白耗散40元价值,他会采取哪些方式防止受损?
1) 带条件出租。以前房东唯利是图,是价高者得,现在是有小孩的,不租,杨宠物的,不租。
2) 捆绑销售。租房子必须要租地下车库,房租60不变,车库要40.
3) 改变房屋用途,把民用搞成商用,租金从60变成80.
4) 一些老板出租给自己的员工,租金60,然后每个月从员工工资里扣40.
储蓄还是买保险
未雨绸缪就是今天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一个人年轻力壮,但将来老了会生病,预备未来治病的钱有2个办法。
1) 储蓄,每个月10%的收入存下来,如果将来生病了,储蓄会全部花光,反之,将会攒下一笔可观财富用于享受生活,相当于额外赚的钱
2) 投保,每个月10%的收入买保险,如果生病了,保险公司会付医疗费,但没生病保险公司是不退钱的。
性价比相当才是优质 (学习教授分析问题思路)
学生提问:奇瑞汽车生产的某款汽车,有设计缺陷,如果发生追尾,油箱就会爆炸,很容易造车车内人员伤亡。他提议在油箱旁边加一块钢板,能大大减少伤亡事故。结果制造商反馈是宁愿赔偿意外损伤者,也不愿意给每辆车加钢板,因为加钢板造成大损失远高于意外事故赔偿损失。问教授如何评价这家公司的做法。
教授:
1) 你买劳斯莱斯或坦克,可大大降低事故的概念;你明知道他们的安全性能更好,你没有买,说明你在生命无价和成本之间做了权衡和取舍,有权衡就说明你并不真正认同生命无价 (推翻观点)
2) 加不加钢板表面上是制造商来决定,实际是消费者来决定,加10块钢板加100个安全气浪对制造商都不是问题,但是这家一点,那加一点,整个成本就增加了,最终会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如果会,那消费者本可以选其他。如果都认为生命无价,为了安全性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那马路上就很难看到奇瑞的车在跑。
综上,质量不是越高越好,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在质量和价格之间找平衡点,价格和质量要相当。
P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