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Day6——发扬光大优良传统,继承和学习优秀的精神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若它就强。”

01、“青山不老松”——坚韧让我泪盈盈

今天学习《力量从哪里来》第五部分的19章,姥姥和妈妈——上一代女性的力量。

读到这一章节,心里波浪起伏。几次心里的梗,堵着喉咙,读着他的故事,想到自己的经历,那文字表达的相似点的信息,实在让我想躲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去抽泣一会儿。

“姥姥从八岁开始裹小脚,16岁参加革命,姥姥因为裹小脚,三个脚趾头都被压断了,后来被进步的哥哥偷偷放脚,所以脚也长到了能穿37码的鞋。”

这段文字映入眼帘,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婆家奶奶的那双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脚的大脚趾和二脚趾是伸着的,而剩下的三个脚趾全全蜷缩在脚底下。它们就这样乖乖的委曲求全,不吵不闹,想到一年365天,他们一直垫在脚底下,与脚底板连在一起,心里的疼痛无法言表,仿佛几根绳子拴着心口不大的一块肉,不停地拉、扯、拽,隐隐的痛。

让人更痛的是奶奶身上的那股力量。

“陈英甲在文章里说过,他的妈妈是火柴的光,照亮了他的小山村。”

而奶奶也是火柴的光,她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的路,这路上不仅亮,而且十分温暖,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奋勇向前。

奶奶是一个地主家的大小姐,家财万贯,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她嫁给了刚过世第一任老婆的爷爷。

因为爷爷也是家财万贯的大地主,爷爷不但有钱,还附带第一个奶奶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八九岁,一个十几岁,奶奶才刚过门不久,才身怀六甲时,爷爷离开,奶奶一个人带着前任的两个儿子,挺着个大肚子,又被文革期间批斗,绑在树上打,家也被洗劫一空。

于是她们把家重新安在路边,树枝搭的棚子里,艰难度日。饱经诗书的她被人笑话:“地主婆,你也有今天!”奶奶一脸云淡:“人生该享福,该受罪是一定的,我享福是享前了,现在就该受点罪。”奶奶跟我讲这些事,柔声细语,而我心里是翻江倒海,现在我都很难想象那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

我的公公还没出生,爷爷就去世了,爷俩还没见过面。这个家,奶奶是怎么撑过来的?晚年的奶奶,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看报,床头柜上全是书,而且全是繁体字的,90多岁高龄,干干净净,自己的衣服都自己洗。扬子晚报每天必读。

三个孩子拉扯大,老大、老二,老三不是一般的亲,晚年不是自己亲生的老二,我的二伯父把床铺在奶奶的床前,就为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娘——俺娘——”叫着,那每一声里都是对奶奶深深的敬重、爱和感恩。

“我们都知道生命可贵,但只有生命逝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个生命。那样的呼吸,那独一无二的声音,不存在的滋味儿。”

02、泥泞中的向日葵——一生向阳

我的老大两岁左右,家庭突发变故,大伯父、奶奶、公公婆婆接二连三相继去世,整个家庭瘫痪沦陷,孩子爸爸悲伤过度,陷入抑郁状态。

小叔子到现在还走不出来。我拽着他们一步一艰难,好不容易把老公从泥潭中拽出来,光,重新又照在他的脸上,他的心里终于亮亮堂堂,而小叔子现还在苏州住院,还没出院。

生活虐我千万遍,我爱生活如初恋。

“李一诺书中说:和妈妈、姥姥以及她们的同辈比起来,我遇到的这些所谓的困难都是弱爆了,她们才是真正的女超人。”

其实,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会想:比起奶奶的难,我要好多了,挺直腰杆,直直就过去了。

是的。

“以勇气面对并付诸行动,总可以走出一条路。我妈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她从来没有感到悲观无望。”

我奶奶何尝又不是?如今的我们依然困在困境里,我又何尝不是。

“改变世界不易,环境经常是恶劣的,而这幅内心的愿望是我们唯一的力量源泉。哪一个改变不是从几个人的我想开始的呢?所以,在现实的重重困难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唯一的选择。”

“真正的力量是自己的真实生命被唤醒的力量。”

那力量铿锵有力,一定会好的,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的。

我一直这么想。

人活着不能忘本。老祖先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钱,那种坚韧,那种乐观,那种执念……把奶奶的精神传扬下去,所以我坚持阅读。

其实,我们都应该把好的传统发扬光大,都应该继承和学习优秀的精神,不是吗?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若它就强。”

我常常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