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读书一二》
Ps.简谈读书之心得一二。
读书的效用
1、读书,偶尔在这个电子世界是一种放松的方法,我现在是这么看的。习惯性快节奏与日益膨胀的贪婪地、渴望地物欲两者相互催动,让我们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平静,而很难静下来看看书!
他们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他们说“读书是一种煎熬”,他们说“读书是一种放松”他们说“读书是一种困难”……当然,这都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受!
那这种感觉一定是绝对的吗?不然,其实这种感受是动态的!比如:有的可能从来不喜欢看书,有的喜欢看科幻书你却让他看言情书,有的喜欢看实用性书你却让他看理想型书,……这是书本的选择!有的是工作之余偶尔看得兴趣之书,有的是提升自我看得是应试的考试专业之书,……这是看书的方式与目的的选择!
每个人的不同与他的选择方式,所以会导致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没有体味到读书的乐趣的人,或许他们需要更好的契机与领路人吧。
你不妨把它当成一个慢下来、安静心灵的修炼方法——于这个浮躁的社会。
读书的态度
2、怎么读书,读书的实用性,读书的应用性始终是贯穿学习的终极目的的,无论是从读书的方法论还是世界观,还是其他读书学习相关的内容上来说,正是融合杂糅了这一切与学习读书相关的方法与目的,才导向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关心的根本——学以致用。
知识看起来是相同的,其实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角度孕育了不同的方式方法与行为,很多人爱问“最适合我的是什么方法方式”,其实试过才知道,这个答案并不是事前的,就像一堆兵器在前方,你说你适合哪个,也许有的人知道,但更多的还是要去试试,就如——“鞋子穿在脚上才知道合适不合适”正是如此。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捷径,捷径是自己百万次总结出来!“内功不是一两年练成的”“罗马与长城也不是一两年能修好的”,从来都没有捷径,只有沉淀与积累!(你会反驳有些人有捷径,那其实也是别人的托举或者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而已)
学习的方法与目的
3、书的种类有很多种,我们汲取智慧与养分的方式与能力,而且每个人个体都不同,获得的知识与进步也各不相同的,但是我们求同存异,核心的观点是经验与知识为我所用。
那么谈读书就有几种方法了,有深入简出,简入深出……很多种,也没必要深究,我们是实用派不是学究派(当然了学究派有他们的作用,那是更高深与专业的领域和高度了,一般人能用到生活的,已经算是真正的学习实用者了),所以我们只要关注一个点,我们的目的,带着对自己的需求与了解,去读书,去找自己获得的知识!当然,这需要足够的生活阅历与判别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这些也是要慢慢积累的。所以一个字,去学吧,多学吧,学好吧。
再说读书的关键——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本书,第一章你能得出什么总结,根据总结你能得出什么你的行为习惯不对,你又能怎么做到修正与转变行为,你是如何监督自己有没有按自己总结去落实行动,最终落实后的成果如何,你又是如何进一步的增强与改进的,最后这一切都融入了你的习惯与原始脑的思维行为定势。这里关键点在于思考与行为(包括反思与总结,改善。),它们需要有一个行为规范的定势,养成一个机体的思考系统,行动系统,复盘系统。(把它叫思考力,执行力,创新力。)
人们之所以会有“书读过了也就是读过了”的感觉,就是没有对这些知识做一个加工,做一个整体,做一个计划,做一个管理执行……等等的系统化的安排。
大多数人走到的是第一步——它说什么就是什么,看过了。
再进一步是第二步——它说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我需要什么。
再来就是第三步——它说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要怎么做?
第四步——……我要怎么做?我该怎么监督自己,我做了什么计划与安排。
第五步——…………我找出了我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计划,也提出了管理执行的办法,也具体去落实了,有需要修正与进步的地方继续新一轮的转变!
第六步——任何问题都用到这种良性循环的类似于“福格行为模型”一样的规范的计划管理执行机制!
所以我想说,读书学习,找自己需要的,找自己的问题、缺点,难点,发现自己的痛点,锚点,然后坚持刻苦努力,做到勤思苦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就是真正的不会是“书读过仅仅是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思维与行为的改变,那才是读书学习真正影响到你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量变质变的读书学习的根本。
总结:读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改变与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
纵横之术,不过是不同角度看问题与运用到实践的大型推演之术罢了。
记住,读书要带思考、带实践,要做到真正联系到自身的去改变,真正的学以致用!
读书,做知识的加工者,不要只会做知识的分享者与搬运者,以思维思索为浆,以智慧为船,傲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那里不仅有客观的物质世界还有更广阔燎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你应该学会!
让我们在思考,行动,反思中找到创新与生机,还有那希望与未来!
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