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那晚,已经是十点多了。同学在微信上发了消息问我,最近忙不还在暑假当中的我,当然不忙。于是,他请求托我办一件事。要我把他妈妈从乡下老家接出来,再送到火车站去深圳。他还特别叮嘱我,到了火车站要给他妈妈过安检,找好候车室,找到该车次候车处,最好还能找个可靠的同路人。他妈妈是个文盲,不识字,也很少一个人出行。我毫不犹豫的满口答应了。
高中阶段的同学,三五个玩的特别好的,会利用寒暑假会去串门。我记得高三年寒假,我们约有4个同学去他家。他家在山脚下,依山傍水,当时看不出来有多美,可能还不具备有发现美的能力,或者审美能力并不高。觉得大部分农村都是这样的,没啥稀奇的。一进他家门,他妈妈就忙起来了。给我们每个人煎了个鸡蛋,煮了碗面条。在当时的农村,那是最高的礼遇。冒着严寒,迎着细雨,踩着单车,骑行了一个半小时。我们都把这热腾腾的鸡蛋面,吃了个精光。多少年来,我们聚在一起,还老回忆那个温馨的场面。
同学的父亲体弱多病,刚上大学,他父亲就去世了。实际上,这个家是靠他母亲支撑起来,把他兄弟俩拉扯大。大学毕业后,他带着弟弟,两个人去深圳闯荡。刚入社会,没有实力把他母亲带在身边。最近10年,才把他母亲接过去。
同学告诉我车次时间,我无需提前约好,更不需要问路,开车四十分钟到了他家。同学母亲总是反复唠叨着,“孩子,给你添麻烦了”,"这一路,光油钱就还要好多",“等一下不要走高速,我不赶时间”……
我开车,她坐后面。
一路上,她说,我听。
听着她的倾诉、唠叨,还有她幸福的烦恼……
一小时五十分钟,终于到了火车站,我提着她的行李,她跟在我身后,手里紧紧的拿着身份证。过了安检,到了候车室,找到搭乘同一车次的旅客,听着口音,找到了一个同去深圳的老乡。经过一番沟通交流,这位老乡也乐意帮助这位老太太,要到了这位好心人的电话,转发给我同学。
同学母亲应该很是感激,喃喃自语,我没太听清。我只听到她说,“孩子,你回去吧,太麻烦你了,路上小心点”。
这是她的真心话,一生辛苦却性格要强的人,很少求人办事。偶尔得到别人的一点帮助,一定会千恩万谢的。
我折返回到家,已是夕阳西下,同学感谢的话语早已在微信中,“感谢你替我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