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暑不出门

民谚有云“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无处躲。”尽管有连日的阴雨天气,但毕竟已是大暑节气,暑气依旧上升,热浪炙人。日头像吐着毒气的蛇信,“滋滋”扫过脸庞,皮肤发红,火辣辣地疼。这个时节,墙壁的空调,落地的风扇,便没日没夜地运转起来。“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在没有风扇和空调的时代,“家里蹲”的古人们如何消暑亦是有趣的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经》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在寒冬腊月把室外结成的冰块存放起来,供来年夏季冷藏食物之用。到了西周,王室里便有了专门掌握管理藏冰和供冰的机构和官员“凌人”。在当时的楚国,不仅王室要贮存大量的自然冰,在一些达官贵人的家里也这样做。

唐代已宫中有了利用自然水冷降温的“含凉殿”。此殿傍水而建,殿中安装了类似水车的机械传动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以流水转动扇轮,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形成了“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的效果;同时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上屋顶再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循环往复,激起凉气。《唐语林·豪爽》记载,含凉殿“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民间达官贵人效仿其原理,自建“水亭”,也是身份的象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宋时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人们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香风阵阵。而普通老百姓没有财力挖一凉屋,就只能去集市上购买。于是,街头卖冰便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甚至有商人趁着天热哄抬物价。《唐摭言·自负》就讲述了一个卖冰商人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意思是,以前河南洛阳的生意人在街头卖冰,趁着酷热涨价,售价高出原价几倍。顾客一气之下都不买了,不一会儿,冰全化了。商人为自己的贪念而后悔,如果他能穿越,一定很想唱刘德华的歌“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暖暖的眼泪和寒雨混成一块”。

明清时代,皇家宫殿开始有人工移动式的降温设备,即在镂空的金属里面放着冰块,盖上,冰化后就会从镂空的地方冒冷气,让室内温度降低。等等,这些均为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和习性方面亦是有趣。

为了消夏,古人创造了很多神器,摇扇送爽,瓷枕生凉,凉席驱热,冰鉴带寒等等,这些小物件,在古人手里有着消暑的妙用。“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一个白羽扇的美,就这样在白居易的诗中呈现了。扇子,在古代别名“摇风”,又叫“凉友”,这是大概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消夏方法了。此外,宋代开始流行瓷枕,这是一种防暑卧具。“久夏天难暮,纱窗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这些诗句都说明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说到寝具,自然少不了凉席。天热难眠,睡竹席最为惬意,称之为“凉席”。宋代蔡持正诗《夏日登车盖亭》中说:“纸屏瓦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躺在凉席之上,消暑祛热,周身清凉,以至于在燥热的夏日,竟将书抛之一旁,梦入佳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人雅士避暑很有情调。李白的消暑很野性、豪放,“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这样披头散发、袒胸露背,恐会引人侧目、遭人指点了。杜甫的消暑办法是吃冷饮。有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白居易消暑有境界。他在《消暑》诗中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广庭,迎着临窗的徐风修身养性,不为名利所扰,不为物欲所羁,耳畔自会有清风习习。人在纷扰红尘中,要做到“心静”,实在比抵抗酷暑要难得多!南朝诗人徐勉消暑就时髦些了,“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不错,夏夜纳凉,不小酌几杯,岂不有失惬意?如此方式,我们现在人也很热衷,几瓶冰镇啤酒,几碟卤菜,几盘小炒,数人围坐一起,额头冒汗却大呼“爽快”。元代释英则选择去山林避暑。纳凉与游玩一举两得,既经济实惠,又环保低碳。他在《山中景》里写道:“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里烈日高悬,而山中却清凉怡人。这老先生真可爱,自己在深山里凉凉爽爽也就罢了,还不忘对城里人“幸灾乐祸”一番。

现代人避暑形式多样。有去冰城旅游,庐山度假的。也有江边戏水,海滨纳凉的。还有球场运动,汗(酣)畅淋漓的。亦有足不出户,在家煮一锅绿豆汤,泡一杯酸梅汁,蒸几个咸鸭蛋,就三两小菜,于舌尖中享受滋味的。有高卧轩窗,轻摇蒲扇(害怕空调病),闭目假寐的。也有或对弈,或书法,或看戏赏曲的。还有小赌怡情,玩麻将、扑克,日子过得散漫慵懒的。总之,不足而论。

而我则喜欢坐在夏夜,吹着凉风,仿佛不远处传来一曲箫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小扇轻摇,看萤虫飞来飞去,任思绪万千。清扫心灵尘垢,修复灵魂残缺,感悟人生真谛,在纷杂繁琐的世界,淡看得失,宠辱不惊,懒得热衷。在炙热季,田间稻禾长得旺盛,绿油油的一片,把酷热挡在一帘绿意中。池塘里的荷叶,也是绿的惹人疼爱,花虽凋零,果已熟透,叶依然在倾注一腔热情。黄瓜、豇豆、丝瓜等菜蔬开着花儿,结着果儿,时而把碧绿的藤蔓抛向天空,凑近看看太阳,时而把孕育的果实,藏在自己的裙幔之下。大暑对这些植物格外宠爱,不仅给予它们充足的日照,还给它们丰沛的雨水。在大暑的“庇护”下,果蔬瓜菜按着时令乐此不疲地生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蝉鸣不止,从清晨到深夜。蛙声阵阵,从田间到地头。傍晚的天空,夕阳落在水面,红通通的太阳,收起了炙热,光芒万丈里,有了温柔与微笑。孩子们欢笑,大人们舒心。

大暑节气,天气是热的,心应是静的。若闲看世事嘈杂,淡闻人间过往,坚守心中真善,信奉人性本真,应是虽热犹凉,湿邪难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