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稀缺?
——世上何物最贵?
——欲望。
维持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都需要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拥有什么?另外那些你渴望拥有的呢?
出于心知肚明的目的,商家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贩卖着欲望,创造着稀缺感。金钱、情感、知识、物质、健康、外貌……都可以当做商品贩卖,毕竟,有没有和缺不缺是两回事。你已经有了吗?你有的是什么样的呢?可是这一款你肯定是没有的,何况,你有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啊,毕竟,谁又敢说自己拥有的是最好的呢?而且,你确定你的拥有是真的拥有吗?
除了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势必充斥着无限的稀缺感,那些被商家创造出来,无限放大的欲望。
那么稀缺感都是骗人的吗?是,又不是。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与稀缺感形影相伴的还有认同感,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像几十年产权的房子、婚姻、孩子、体面的工作等等。另一方面,从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稀缺感无疑是最好的生产力。你猜,桃花源里有没有iphoneX?
那么——
稀缺感是如何推动进步的呢?
换句话说,落实到自己身上,我们如何利用稀缺感呢?
想必体制外的大家都有很深的体验和感悟,所有的老板几乎都会给员工施压。好老板的要求会比你目前的能力略高一点点,让压力恰到好处的推动你咬牙前进,而又不至于让你崩溃。这是给你创造能力的稀缺感。
近来看到一个博主在推文中写到,建议同事将用来清房贷的钱购买了第二套房子,用房贷来督促自己写更多的文。这是创造金钱的稀缺感。
以蔡叔、老罗为代表的一批大V们,不断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创造知识的稀缺感。
如果稀缺感是正面的,鼓励我们行动起来通过正当手段去填补这种稀缺,即得到专注红利,并能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精神的满足,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正面意义的稀缺,再看看——
如何应对负面的稀缺感?
作为一个30多尚未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眼界和经历并不能让我讲出什么鞭辟入里的话来,我想书中所举贪图眼前享受而放弃长远发展的现象,在力图实现财务自由的我们身上应该是不会出现了。但是,眼界的稀缺必将对选择有所限制,我无意中放过的机会谁又能说的清呢?所能做的无非是,虽然缓慢,但确保前进罢了。
不对自己设限,并且,所有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