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为你目前的职业满意度打分。
每个维度的满分是10分,代表你完全满意,6分代表及格,每一个维度的分数是多少?
请写下这三个数字。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收益。
很多人一讲到职业收益,就想到工资:怎么提高工资、怎么谈薪,怎么副业赚钱……
的确,为了在社会上生存,每一个人都要有工作。只要有工作,就会有带来相应的劳动报酬。所有大部分人认为——工作=报酬。这是大多数人对于报酬的“普通思维”。
但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他们和你差不多同时起步,但是几年内,收入和名望都大步流星的超过了你。他们的职业收益比你高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思考下你会发现,工作本身是用时间去换钱。时间是一个很公平的东西,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就算你的身体是铁打的,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财富并不是以每个人付出的时间多少来分配的。
财富有很特别的分配规则,不管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人,当你越是做到别人难以做到,还有社会价值的事情时,你所获得的报酬通常就越高。
换而言之,你选择做什么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的卓越程度,是两个放大器,决定了你的付出能够被放大到什么程度。
那些比你收益高很多倍的人,花的精力和你差不多,只是选择了更大的“放大器”,选择了正确的事,也聚焦了正确的能力。
所以,努力很重要,在哪里花时间努力更重要。不仅要关注看得见的薪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大部分人看不见的“隐性收益”。
职业收益=薪酬+发展+体验
任何一份工作,它的职业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经济收益,指的是你收获到的物质回报,薪酬、福利、股票期权都算。
这份收益主要靠能力和体力。你不动,收益就没有了,这是短期收益。
我们主要靠薪酬维持生活成本,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是发展收益,指的是工作带给你的发展加速度,行业、平台,资源、背景、名声……这些东西可以放大你的能力。
比如说,行业趋势。
在线教育最近几年增长得特别迅猛。很多传统机构做得不错的老师,纷纷都跑到在线教育机构,因为互联网能把优秀老师的能力扩大好几万倍,单个老师的影响力和收入的天花板一下子从体力的极限,转变成了能力的极限。
这就是行业趋势的价值。
再比如,平台和团队。
好的团队能给你两个东西,极速的成长速度,以及优秀的人脉资源。
脸书的COO桑德伯格当年在谷歌任职,对于是否加入一个这么年轻的公司有点怀疑。她去请教自己的导师,导师说——如果有机会登上火箭,别管是什么位置,先上去再说。
一个好公司对于人的成就和影响,逐渐比好大学还要重要。
为什么今天做教育的公司有新东方系,做创业的有黑马系、做互联网的有阿里、腾讯系……
因为好公司甄选了人才,培养人才;还让人才互联,形成信任,孵化出一个个新公司。
一个热门行业的运营,收入应该是普通行业的两倍,而一个顶尖公司的运营的收入虽然只会比普通公司高30%-50%,但更重要的是,带着这个背景出去,接受你的公司会特别多。发展收益,决定的是你能力放大的倍数。
一个人40岁的,收入在百万左右的人回看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发现自己每天工作时间也差不多,能力也不一定比刚入职的海归强。
他的工资主要因为他有在其他平台做过这件事的经验,有自己的行业资源,有自己带出来的团队,有管理或者专业的经验。他的大部分收益,其实是过去的发展收益兑换出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内在体验的收益,指的是在这份工作当中,你的过程、体验和意义感。
比如说很多创业团队的体验——你想——创业是件多苦逼的事,工资低、时间长、发展很不确定,但是很多人乐于在此,因为每天和最聪明大脑联机,充满挑战的刺激感,这件事其他地方遇不到。
再比如,我认识一些做公益的小伙伴,能力和背景都非常棒,出去就业年薪百万很正常;但他们觉得公益助人很有价值和意义。
这种收益还有很多,当老师的,也许看重自己社会地位高;做公务员的,也许能够照顾老人离家近。这个部分最个性化,但是和幸福感关联最大。
顺境的时候,谁都能坚持下来,但是当逆境的时候,内在体验决定了谁走谁留——价值观决定的,是你在这份工作里的可持续性。
所以,再说一次——在提高自己职业身价过程里,努力重要,选择更加重要。
选择什么呢?
普通人选择看的见的,短期利益。聪明人选择看不见的高收益机会,长期放大倍数看选择,而可持续性看内在体验。
聪明人选择看不见的高收益机会,长期放大倍数看选择,而可持续性看内在体验。
能力决定你赚多少钱工资,趋势决定你能把能力放大多少倍,而价值观决定你能走多久。
以上是职业收益的三个部分。
你现在就可以用这个公式,给自己职业价值打个分:
如果满分是10分,代表你完全满意,6分代表及格,那么每一个维度的分数是多少?
请写下这三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