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纠结了下,还是决定要去听听魏老师的讲座,虽然标题——如何带领老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是我并不感兴趣的,因为不在我的事务范围。接下来,零散地讲几点收获吧!
2. 教师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不是哪个领导可以代替的。目前的情况是只有部分教师愿意学习和发展,而这其中只有20%是真正愿意学习和发展的(二八原则)。如此一来,校领导能做的就不是督促某某教师学习和发展,而是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然后树立榜样。
3. 在讲座后半部分涉及到个人管理方面的内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比如阅读,我是通过在日程中制定时间长短的,而魏老师则是制定具体的任务量。其实,制定具体的任务量才是高效的,时间长短太不靠谱,效率本来就不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而且,制定具体的任务量可以让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预期,比如一天读100页,那一本400页的书就是4天的时间读完。
4. 当然,这样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读很难的书,需要啃读的,比如《存在与时间》这样的书时,一天能读多少页,其实是很模糊的。其实,模糊的原因是还没有去做,如果做了一段时间,那么一天能读多少页会越来越清楚。到最后,几乎就是拿到书就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少天或几个月能啃读完,这是训练出来的。
5. 魏老师强调,如果我们制定了一天读50页,那么在日程中第一天就写今天《某某书》读到了50页,然后第二天就写今天《某某书》读到了100页。可能实际上第一天只读了20页,记录50页就相当于我们负债了,后面自然会想法子补上。而如果我们读得多余50页,则相当于为后面赢得了自由的空间。这样操作的话,一般最后都是如期完成任务,这是某某学习理论的结论。当然,至于这个学习理论是什么,我也并不感兴趣,我只要知道它有效,然后遵照进行就行了。
6. 原理清楚之后,其实可以扩展,比如写日志,就可以规定一天多少字,然后每天按这个来完成。还可以用在备课上,我现在在整理一年级的数学课程,就可以给自己订目标(一天5课),当然前提是先要罗列出课题。几乎所有可以训练的项目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健身之类的,相信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还要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专于一事的,其实就是关于刻意练习的。我原来觉得自己对刻意练习领会挺深的,但最近真的是彻彻底底偏离,这说明它还没有真正成为我的一部分。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下吧,比如我们读《正面管教》,如果做到专于一事?我们可以先读一遍,然后在教室里实践,一旦自己做出了违反“正面管教”原则的事(情绪化处理问题之类的),我就回头重读一篇,然后继续实践,再犯再读,然后直到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正面管教”,再也不犯。
8. 这是真正的读书,就是把一本书完全融入了自己,让自己变成了这本书。当然这本书可以是其他的书,比如《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等等。就是这种要把自己变成这本书的精神,让每一次阅读都让自己改头换面。魏老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应该是连着读了两三年,读到自己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专家,读到写出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9. 读书也好,做事也好,要是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谁都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