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总陷入一种误区,认为举棋不定的“变”是不好的,可对于反思型选手来说,真的是这样吗,毋宁说,“变”才是人性,才是高于目前社会广泛思想的思想。我们不要怕“变”,也不要怕“不稳定”,在“不稳定中”殚思实践,寻求目前不变的“道”。
-
如引言所见,我正要批判此类追求唯一“道”之观点,毋宁说,阐明其中的问题。但我并不批判怀有如此信念的此在,“道”本身最终是自我实现的实践指导。
自己总是被不变说规定着,很大程度来源于信任的人的话语,家人或者朋友。他们都不喜欢总变着。比如,今天学英语明天不想学了,在他们看来,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无疑是学习大忌,甚至是人生大忌。其实这里有个语义混淆,就是大方向和小目标的混淆。内核和实践的混淆。就是大目标设定后不能变,小目标是可以调整的。
即便如此辩护后,我仍认为,“变”是可以的。
“变”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没有找到可以实践的“道”,这时候就是迷茫的,就是时刻在变的。我觉得这没有任何问题。“道”本就是在不断变化修正中闻到,习得的。正如我前段时间看不进哲学,用没有状态,甚至想过用最愚蠢的记笔记的方式学习哲学。可没有体验,习得理论又有何用?
我不认为“坚持”能作为一个代表神圣模范的语词被标榜出来。坚持是隐的,不是一种命令,象征。
我们总是无时无刻扬弃自己,而不是抹去和放弃自己。我们总是承接自己的好的,并放弃自己认为不好的,如此,成长才得以可能。
这种唯一的不变的真理追求,其实是一种追问或者说是目前知识带给我们的弊端。
这种对不变的“道”的追求,是不是我们已经预设了彼方有个恒定划一和不变的东西,这是永恒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并达到这个永恒。
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数学,物理甚至理论本身,都是如此。
说白了就是古希腊对理念的追求。理念是不变的,完美的。而且规定着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行为。
这是不是这个所谓的“道”。
我们追求本质其实没错,错的是我们预设了这个本质的形态,不假思索地就说道是这样的。这便是独断了。
可我们最后总是需要这些独断的信念。所谓的信仰,就是热爱并坚信它,无论什么。
过度反思会堕入虚无,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愿我们都懂得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