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钱多”
加拿大A省的医院都会免费给病人提供早中晚三餐,如果有特殊的病情需要,营养师会搭配食物给具体的病人,食物会细分成几大类,每个人每顿饭会有一个饭菜清单选择。虽然,对于大多数西式饮食的口味,海外华人都会用“e(四声) he(四声)”这样的后鼻音描绘,但是说起营养,他们还是认真计算过的。
两餐之间会有专门送水的工作人员人员,病人人手一杯。
每个专科科室里有一个厨房,食物有面包、花生酱、苹果汁和橙汁(对低血糖的最简单治疗手段)、茶和咖啡等,全部免费对病人开放。
学过一门叫《精神心理疾病》的课,一开始介绍了各种心理理论,包括佛洛依德、埃里克森、苏利文、华生、斯金纳,认知理论、人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等。对于这些理论,也没太认真想,但后来发现他们真的会在医学和教育学体系中应用,联系我们的“吃文化”,倒是豁然开朗。
人的基本饮食需要没有满足的时候,会带出好多情绪,而生出各种事来,这种情绪会妨碍干扰医护的诊断。所以马斯洛需求(用烂的,但绝对管用的理论)的最低层一定要无条件满足。给病人吃饱喝好,才能把精力放在配合医疗资源来提高身体机能上。
吃好了才有能量欣赏美景
去年我们仨去加州玩,差点咆哮洛杉矶了,因为没有准备好饮食攻略,三个人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芝士味,如果眼前有瓶酱油,估计都能当饮料喝了。
所以在大农村要消除此起彼伏的思乡情,一定要多吃多做家乡菜。我也发现,凡是能在国外待下去的,都是自备厨艺的高人。
基本需要(吃饱喝足)满足了,然后才有精力和能量欣赏那些美好的存在。
娃娃的事
我养娃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定不能让娃把精力浪费在因为没有满足口欲而产生的情绪上。通俗地说,吃饱吃好后,多花时间干点其它事,别总在柜子里摸吃的。所以什么母乳奶粉之争,多复杂,简单地说:乳头叼够了,才不会叼烟头酒瓶,那些烟酒上瘾就是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实例之一!!!!
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多么重要,尤其孩子,在吃饱之后,如果有什么情绪问题,就直接处理情绪好了,因为在饿了的时候,孩子是不能分辨自己的具体感受的(大人有很多时候也搞不清)。
食物对于娃娃,不要让它成为抚慰情绪的事后手段,而应该是在情绪产生前就应该满足的基本需求。
请客吃饭
——一个温馨的开始
孙隆基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描述到我们文化中“身体化”的倾向,极度精湛,第一次让我对吃上升到理论高度,而且也积极地缓解了由吃而引发的社交焦虑症。“请客吃饭”初衷多健康啊,满足客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接下来才好谈事,当然多谈些健康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