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

中年:承重与星火

少年心气曾如初春野草般蔓延在时光里,三十岁前仍执拗地认定自己是个“孩子”。那并非全然是逃避,亦算一种自守的纯真。少年时早早建立起的自我认知,与青春角色融为一体,成为某种稳固的内核——我甚至觉得,只要不辜负生活,以赤子之心活着也并非丑事。

真正的转变始于二十多岁的一个节点。几番职场风波之后,身体也亮起红灯,刚跳出一个不稳定环境便住进医院,甚至经历了两场手术。病痛倒不算主因,是叠加上年龄渐长、事业却毫无起色的波折后,心气终于被磨蚀殆尽。那是个周末下午,走在回租房的路上,突然承认了:自己不过是平庸的普通人。说来好笑,此前我竟真心实意地认定自己是非凡人物。

而后便开始了深度的思考。经常下班了不直接回去,在街心公园里走一段,一边走路一边想。关于人和机器的界限,唯物视角下的社会文化结构……思维像手术刀一样剖析世界。再后来,没了工作,从大都市回到了南方小城。做临时工,考公。第一次考太紧张了,因为这关乎饭碗,然后失败了。第二次考上了,这时三十岁。那真是拼了命的感觉,粉笔刷了海量的题,历年真题全吃透,面试完夏天大中午在外面昏昏地走了几公里。总之,感激那次机会,让我回到了轨道上。不然,真不知道会滑向哪里。

如今工作也挺好。我是个老实的工科男,带点文艺心思,倒适应了这里的模式。岗位贴近具体事务,前面又在基层环境呆了几年,氛围熟悉。同事们靠谱,风气正,给了我挺好的起始点。给我动力的,就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意外的挺喜欢干这个,要分析事实、抠规则、和人周旋,有挑战、有成就感。

然后一个高光时刻来了,参加系统内的技术比赛,在市里拿了第一,去省里比,也拿到了靠前的名次。之前做程序员工作的经验在这里开了花——特别是对数据和逻辑的理解。 也因此得了一些认可。但也就这样了,没有一步登天的戏码,只是个逐渐成熟的从业者。

再说说别的吧。除了工作,这几年也找到了爱人,结婚了,然后孩子出生了,房子也买了,车开家里的旧车。在三十五岁之前,该立的差不多立住了。客观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可回不去的地方太多了。 老家在某处,工作地在邻近小城,新家又在另一个点。职业特性如锚,固定了我这异地人的位置。往后几十年,注定与年迈父母和稚嫩幼子分离。陪伴不了孩子,也加重妻子的担子,她跟着我也没少吃苦,往后更是漫长的独自支撑。

家庭,是改变我的另一个大的因素。 要是一个人,怎么凑合都行。有了孩子,要对他负责,让他温饱、让他快乐、感受到有人不断地爱着他。

憋闷又漫上来。快乐稀缺,靠游戏、视频、抽烟……来平衡情绪。我知道这不对劲。现实冷硬,远处的光微弱,生活像望不到头的隧道。

写出来,像是凿个透气孔。

关于“因果”,我有了切肤的理解。 以前看修仙小说说“承接因果”,觉得玄乎。现在懂了,你的行为改变了对方的轨迹,就要负责到底。用马哲的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果,就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夫妻、父子,是斩不断的因果,不存在分清楚然后相忘于江湖这种事。

对远处那点念想,就剩两件事:画画、搞AI。

画画,从小喜欢。喜欢通过自己的手创造一个东西的感觉。可惜没条件,不只是穷,信息的匮乏让我连门往哪开都不知道。字也爱写,小学时就感知到书法的美。我天赋不差,聪明有好奇心,理工和艺术都沾点,从村里一路考上211大学。 但没机会就是没机会。好在孩子也灵光。

AI,是我的意难平。我学了深度学习,在numpy这个层次手写了前向传播和后向传播,然后上手PyTorch,实现了猫狗分类。 我还写了一个“生命生存系统”——我认为智能的本质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碰撞中演化出的生存策略,如同生物进化。 物质无限丰盈则无需智能。虫子寻路躲避危险,核心动力就是生存。

什么让我断了? 一是生活搓磨心态,二是畏惧。巨头们坐拥顶级算力,我这老旧显卡如何抗衡?购物车里躺了半年的新显卡,终未下单。心酸无奈。偶尔想起当年面试几家大公司折戟,若是成了……代码是我热爱又擅长的东西,被生生剥离的痛,刻骨铭心。 想起那句台词:“我不是证明我有多了不起,我是证明我失去的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想对拒绝我的人吼:你们的损失!人生在世,争的就是这口气。但这火种,如今只能深藏。现实已无资格容我宣告它的存在——认了吧,你就是个小地方的一个普通职员,过着温饱的日子。

只能偷着编程,做出成果,证明能力未死。
只能偷着画画,画出光芒,不让天赋蒙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