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灵孤独谁来关注?—学习007品牌孵化营,以心灵环保公益为主题打磨之所思。

今天9月22日,早上7:00-8:15,覃杰老师在品牌孵化营早课上给我们着重讲了如何升级你对待个人商业模式和思维。对于这类主题,我感觉既陌生又抽象。

但是他举例的魔方的故事,利乐包装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重新定义的强大力量。

这期我们小组品牌孵化和打磨的主题是:心灵环保公益或者说第二人生,主题核心是:长者的心灵关爱与陪伴。

做个设想,我该如何去重新定义这个心灵环保公益,或者更确切的说如何在长者的第二人生上 尽微薄之力。


01 用户需求点:精神需求PK物质需求,如何重新定义年老者的需求

现在社会,大多的老人家对于精神需求已经远远高于物质需求了。我们的公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基础上了,去养老院给老人家送生活物品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公益的重心需要重新定义,就是如何从精神层面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因此“心灵养老”是有必要的,人老了,怕的是寂寞,担心的是孤独。他们喜欢与人说话,乐意与人交往,需要有人聆听他们的故事与需求。

以我自己家庭为例,我的爷爷和母亲都已经过世二十年之久,公婆也早已不在人间,所以我也经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但是好在奶奶和爸爸健在,为我弥补了许多要孝顺他们的机会。现在家庭物质条件已经不局限于温饱了,这几年明显的感觉他们更需要心灵上的关爱。像我奶奶,这几年总是恐慌离去这件事情。有一年特别恐慌,早上起来去菜园摘菜,一个礼拜连续几天,菜园里龙眼树上的小鸟总是每次把鸟粪不偏不倚地落在她头上,她心里特别恐慌,找我说了好多次,我跟她解释,那是因为她清晨进入菜园惊了树上小鸟,鸟被惊就会飞出窝,所以鸟粪落在她头上是正常的事情。而老太太根本放不下这个心结,总以为冥冥之中有什么寓意。于是跑到我们当地的寺庙,去找“跳大神”的女巫,女巫通灵告诉她,老人家,你需要食百家饭方能长寿。这老太也是可爱,和通灵人商量,我现在八十几岁了,找百家米有点难,十家可不可以,菩萨慈悲,博得同意。老太太回来之后,就拿布袋挨家挨户找10户邻居要了一杯米,这下心结算是放下。可是没过多久,我带她来厦门小住一段时间,她又担心自己老了会离去。我带她去了寺庙,特意请庙里的高僧为她看手相,高僧告诉她会长命百岁。每年去普陀山,九华山会带回手串和菩萨项链给她,那条从九华山带回来的地藏王菩萨项链就见她时时戴着,当时我告诉她地藏王菩萨可以保佑你平安健康,自此她再也不戴姑姑给她的金项链,玉手镯。届时,我还在闽南的寺庙里,给婆家娘家祖宗安了祖先牌位,一则方便我们祭拜,二则可以让祖先在地藏王菩萨殿堂内听经超度。老太太从此安心许多,这几年少见她谈论和恐慌,但是越来越喜欢做善事,帮助邻居煮饭,把自己种的菜分给在我们村里打工的越南人吃······


02分析自己特长:用何种方式为老年者提供心灵关爱

说来很惭愧,在这个年龄,都还没有很认真的想过我能为社会上的老年者提供什么样的心灵关爱。

坐下来,细细想来,以我一己之力,我能做到什么?

1.聆听他们的故事,为他们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可以录制小视频。

2.加入公益组织,陪伴他们做饭,种花草,读书报,看影视剧等。

3.在007不写就出局的平台上 ,让大家一起号召关爱老年人心灵的活动,可以组织线下活动,走进老年人。



03提供什么价值或者说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a: 告诉老人“你很重要”,实现被尊重的价值

许多老人在退休之后退出了事业舞台,会产生心理上被“边缘化”的感觉,再加上体力和思维能力不断衰退,自卑感会越来越强,甚至自闭后换上老年痴呆症。我们多请求多聆听老人的解决问题方法,让他们产生成就感。

b: 排解心灵孤独感

孤独对老年的伤害很大,使人容易生病,容易短寿,所以排解心灵孤独感不仅有意义有价值,更是责任和义务。

在这发愿:以感恩之心,为老年人者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以行动为载体,尊重和关爱才是终极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