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和 UDP
作为一个前端已经不止一次的在面试中被问到 TCP 和 UDP 协议了。为了让自己的回答不那么敷衍,从前端的角度对 TCP 和 UDP 在基础层面进行了一下总结。
TCP 和 UDP 是运输层的两种协议,什么是运输层呢?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
这里的通用是指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网络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
TCP 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可靠指得是通过 TCP 协议传送数据可以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到达;
并且 TCP 协议还具有以下特点:
- 双方在连接建立之后,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数据发送
- 有缓存,发送和接收时都可以利用缓存临时存放数据
- 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
UDP 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具有以下特点:
- 无连接
- 因为无连接所以不可靠
- UDP 是面向报文的
- 支持 n 对 n 的交互通信
- UDP 无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
我们知道,两台主机在传输数据包的时候,如果发送方迟迟没有收到接收方反馈的ACK,那么发送方就会认为它发送的数据包丢失了,进而会重新传输这个丢失的数据包。然而实际情况有可能此时有太多主机正在使用信道资源,导致网络拥塞了,而A发送的数据包被堵在了半路,迟迟没有到达B。这个时候A误认为是发生了丢包情况,会重新传输这个数据包。结果就是不仅浪费了信道资源,还会使网络更加拥塞。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拥塞控制。
由于 UDP 具有无连接、传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并且没有拥塞控制,所以源主机发送速率不受网络拥塞的影响,因此 UDP 协议被广泛的应用到直播和实时视频的领域。
与 UDP 相反,TCP 协议在速度、效率方面没有优势,但是 TCP 协议可以很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下面来看看 TCP 是如何做到可靠的。
- 校验:如果接收端校验出包有错,则进行丢弃且不进行响应
- 排序:在将数据包交给应用层之前,TCP 协议会保证数据包的有序性
- 去重:丢弃重复的数据
- 应答: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将发送确认信息给发送方
- 超时重发:当发送方发出数据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当超过定时器时限后,会重新发这个报文段
- 流量控制:利用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防止接收方缓冲区溢出
三次握手
我想不管你了不了解这些协议,你都会听说过三次握手。
我们把客户端和服务器每一次交互都比喻成一次握手,那么简单来说,当建立一个 TCP 连接的时候,整个过程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交互三个包,交互这些包的目的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 TCP 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以及交换 TCP 窗口大小。
第一次握手
开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报文首部中的同部位 SYN = 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 seq = x ,
此时客户端进程进入了 SYN-SENT (同步已发送状态)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 syn 包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出确认报文;确认报文 ACK = 1,SYN = 1,确认号是 ack = x + 1,同时也要为自己初始化一个序列号 seq = y,
此时服务器进程进入了 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 SYN + ACK 包,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的 ACK = 1,ack = y + 1,自己的序列号 seq = x + 1。此时,TCP 连接建立,
此时客户端进入 ESTABLISHED (已建立连接)状态。
四次挥手
当断开连接时的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此时,客户端进入 FIN-WAIT-1(终止等待 1)状态。
第二次挥手:
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 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
第三次挥手:
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中断报文,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 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客户端就进入了 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
最后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 CLOSED 状态。就结束了这次的 TCP 连接
了解了整个建立和断开连接的过程,思考几个问题:
1.TCP 建立连接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一次握手行不行?
答案是当然不行,为什么不能一次握手:因为 TCP 是面向连接的,一次握手,只发一条信息出去,没有任何回信肯定无法建立连接。
2.两次握手是否可行?
假设只有两次握手,当 A(客户端) 想要建立连接时发送一个 SYN ,然后等待 ACK ,结果这个 SYN 因为网络问题没有及时到达 B(服务端),所以 A 在一段时间内没收到 ACK 后,会再发送一个 SYN ,这次 B 成功收到,并向 A 发送了 ACK ,然后 A 也收到 ACK ,但是此时 A 发送的第一个 SYN 终于到了 B,对于 B 来说这是一个新连接请求,然后 B 又为这个连接申请资源,返回 ACK ,然而这个 SYN 是个无效的请求,A 收到这个 SYN 的 ACK 后也并不会理会它,而 B 却不知道,B 会一直为这个连接维持着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3.那为什么三次握手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两次握手的问题在于服务器端不知道一个 SYN 是否是无效的,而三次握手机制因为客户端会给服务器回复第二次握手,也意味着服务器会等待客户端的第三次握手,如果第三次握手迟迟不来,在尝试重发后仍未收到,服务器便会认为这个 SYN 是无效的,释放相关资源。但这时有个问题就是客户端完成第二次握手便认为连接已建立,而第三次握手可能在传输中丢失,服务端会认为连接是无效的,这时如果客户端向服务端写数据,服务端将以 RST 包响应,客户端就可以感知到错误。
4.如果第三次握手失败怎么办?
与第三题类似,当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应答后,其状态变为 ESTABLISHED,并会发送 ACK 包给服务端,准备发送数据了。如果此时 ACK 在网络中丢失,过了超时计时器后,那么Server端会重新发送 SYN+ACK 包,默认是5次。如果重传指定次数到了后,仍然未收到 ACK 应答,那么一段时间后,服务端自动关闭这个连接。但是客户端认为这个连接已经建立,如果客户端端向服务端写数据,服务端端将以 RST 包响应,客户端就可以感知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