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凡是有竹子的地方,大概都能看到竹笋虫吧。
那是一种长着锋利的爪子,小小的脑袋长着长长的鼻子,全身是硬壳,会飞,爱吃竹笋,将卵产在竹笋里面,最终长成白色的蠕虫,但竹笋也就烂掉了。
那个年代,竹笋虫却成了孩子的玩具。
春雷响起,唤醒了沉睡的万物,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竹林越发的翠绿,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大家也忙起了农活,等待与竹笋的邂逅。
在大人们的眼里,长在地里的竹笋,稍微加上点劳动力,就是满地里捡钱。是啊,那是满地的金钱,是大地慷慨的馈赠,大家还年轻,感觉不到累,只要能换钱,便充满了干劲。
在孩子们充满幻想的眼里,却不去关心那些竹笋能不能换成钱,在乎的是在竹林里能不能找到竹笋虫。
竹笋像一把锋利匕首,破土而出,从覆盖满叶子的土里钻出来,但外表显得十分干净,大概是刚刚被春雨洗礼了,难怪世人喜欢用春雨来净化心灵。
天气渐渐热起来,竹笋越长越多,也越长越快,有的来不及收割,长高长大了,时值初夏,大概就是竹笋虫出来的时间了。
关于竹笋虫从哪里来的秘密,小时候不懂,长大后还是不懂。
在小孩子们的眼中,曾想过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也许是从别的地方飞来,但是没有亲眼见过,这大概是大自然的秘密,总是在人不能所至,人不能所闻,夜深人静的时秘密进行。
放学后,相邀伙伴到周边的竹林里寻找竹笋虫,但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幸运寻到,有时是可遇不可求,想找时找不到,无心寻找,却进入了眼里。
竹笋虫正在吃着竹笋,大概是最好捉的时刻,在它正吃得入迷的时候,在地上地处可触碰到的,悄悄走到身后,脚步放到最轻,生怕发出声音,吓到竹笋虫,将小手微缩,形成一个空心掌,当成捕虫的网。
不是每一次收网都能有收获,毕竟竹笋虫是一种较机灵的虫子,听到声音或发觉有人靠近时,很快就飞走了。
因此在每次将要铺货而让它侥幸飞走时,心跳就会加速,说不上是紧张还是因为可惜而导致,那种失落心情恨不得立马找人诉说,立即得到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随着岁月流逝,抓竹笋虫次数多了,也渐渐有了经验,倒不如说成是我们越长越大了,因此收获也越来越多。
如果轻悄悄的抓不到,那就换一种方式,有时看到一根竹笋上出现几只竹笋虫,直接用脚使劲地踹竹笋,在踹动一瞬间,竹笋虫掉落,在空中来不及张开翅膀的,都会掉落到地方上,在杂草堆了静悄悄的装死,若能寻找到就能得到。
也有盲找的,中午时刻,在竹林里随机踹动竹竿,有一些竹笋虫正竹竿上休息,被惊到掉落,来不及飞起的,基本上就落到地上。
孩子们的确很喜欢竹笋虫,偷偷拿来家里的缝衣线,绑住竹子虫的鼻子或前前腿,使其在空中飞起,牵引着绳子,感受着那来自翅膀扇动的风,听着那翅膀震动的声音,把它当成战斗机,当成风扇,当成飞鸟等等,确实在幻想里给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
大人们是反对孩子到竹林里寻找竹笋虫,因为竹子是竹叶青这种毒蛇的栖息之地,杂草丛生的底下也会藏着大蛇,在寻找竹笋虫的过程中,确实也有看到过蛇的时候,被吓得掉头就跑,但恐惧在心中停留时间不长,很快又踏上寻找竹笋虫的路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大概是上天保佑吧,那些年来,能平平安安的活着。
大人在山上劳作,傍晚回家的时候,路上遇到竹笋虫就会捉回来给孩子玩耍,有的大人收工时会特意寻找竹笋虫,带回来给小孩玩,没有钱买玩具的时候,大自然赋予很多天然玩具。
用比较宽大的竹叶或其他叶子,将竹笋虫包起来,用毛草捆绑起来,就成了一个一个小草包,好像一个个粽子,放在背篓里和着猪草一并带回了家,渐渐的,这成了一种长在季节里的等待,父母还会弄一些空包来捉弄孩子,增添了些许乐趣,不过确实有的竹子虫抓破了草包,逃了出来,让在家等待的孩子们失望了。
因此在较小的时候,每次黄昏父母从地里回来,都有一种期待,期待父母带回竹笋虫,因为有期待,让苦苦的等待变得美好,那一个个草包是带回来的爱。
时间就这样流走,在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少,上学离家越来越远,渐渐地失去了竹笋虫的下落,好像很多年没有到地里去了。
工作后,这些年来,回家是匆匆忙忙,没有到上山走走了,那些印象中的竹林变成了桉树林,我想再也没有竹笋虫的痕迹了吧。
许多年前那群相约捉竹笋虫的伙伴,大概好多年没有见面了,你在你的城市生活,我在我的城市谋生,各自成家,各自有了自己的圈子。
那些来自父母一个一个带着爱的草包,大概不会有了,老去的父母,没有了矫健的步伐和灵活的速度,没有犀利的眼神,就算还有竹林,大概也捉不到竹子虫了,只能在记忆里时不时想起来那些儿时美好的画面。
多年不见的竹笋虫,是否还安好?
也许这问的不是竹笋虫了,因为竹笋虫可能是这一生都不会再见的,留在记忆里当做美好,安好是那些伙伴是否还安好,那些在孩童时代捉竹笋虫的一代人,岁月老了躯体,是否还安好。
回想起那些艰苦而大自然带来许多乐趣的岁月,心里时常泛滥起涟漪,是那一代人老去后,我们还会不会回到家乡吗,而长大的地方是否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