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2
看到林老师发出写共修总结的通知,才发现已经与同修们相伴走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一段心路旅程。
回首这段经历,我最先想起的词是“奔跑”。学校的心理工作就我一个人做,家长、教师、学生三大块工作,以及个人的健身与爱好,让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已经快速和紧凑了,九型的三阶课程学习,又累积了好多的工作,不仅工作时间得马不停蹄地干活,业余时间还得加班加点。就在这样忙碌的时光里,我依然挤出了时间,分出来很多精力进行自我反思和持续成长。每次发现自己的心情不平静时,就停下匆忙的脚步,反观自己的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一篇篇的觉察日记中,在一次次的深刻挖掘后,我内心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增强,心中的锚定扎得越来越稳。我对自己共修阶段的成长满意度打9分(满分10分)。
在这段共修旅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突破点主要是对各种情绪钩子的挖掘,以及各种限制性信念的觉察。在每次写觉察日记时,这两部分内容是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部分。特别是限制性信念的发现,让我一次次从情绪的坑中爬出来,站起来。十八篇觉察日记,近三万文字的梳理,我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力量越来越强,看人做事的视域越来越宽,内心也越来越平和与笃定。
对“无知”的焦虑,是我这个共修阶段最大的突破。以前,我一直为自己对知识的贪婪而感到高兴,觉得这一特点让自己受益无穷。但在我自己深入分析后,发现了这一特质形成的根源,以及自己保持了几十年的二元式思维。当我真正地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宽广了 ,柔软了。不再带着自己的取景框去看世界、看他人,也不再严苛地要求自己,虽然还在努力囤积知识,但放下紧箍咒的学习,让我更享受了。
修行是终身的事,活到老,修到老,我会持续修行、持续成长,不仅仅是自己受益,还要把自己修来的能量,用多种方式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