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城,重拾记忆

    弟说:“陪我去北京吧!”其实,北京已经5次了,09年跟家人,16年春节和芸儿,18年春节和朱姐姐、妹妹一行,因哈尔滨机票贵,哈尔滨回程来北京乘机,18年10月和蔚,19年初还是和朱姐姐、妹妹深度游。或许是对京派建筑之爱,或许是对文化的追逐,又或许是出于一种执念,这一次已经是第6次了。可我还是答应一同前往,其实我知道,这里09年暑假带爷爷奶奶走过,这个春节想要重走北京城。

      北京,无论对于新一辈,还是老一辈都是非来不可的地方。那次带爷爷奶奶来,他们也是充满期待的。出发时间比较早,为了让我们吃上早饭,4点就起来做梅干菜饼了。奶奶做的饼如果用油煎总是薄薄的,要是用水蒸总是很松软。以前不懂吃,总喜欢油煎。长大点儿才知道蒸着吃口感也不赖。两种,我都好喜欢。那天来不及弄馅,用了之前剩下的,口感没那么好。每每提起来,奶奶都会懊悔不已,干嘛不早点儿起来新鲜做。她无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这次住四合院,出于价格对比没有住在中心位置,选了西海边的一个小胡同,环境还算可以。为了追景山公园的日落,稍作整理就出发了。进园前,看着天气并不是很好还有些犹豫,但又不想耽搁行程,还是进园了。想不到的是连景山公园都人流如潮,爬山、登顶,在曾经拍过照片的地方驻足片刻也就下山了。从景山下来,天已经黑了,但距离北海近,我们选择夜游北海。湖边风大,湖面上结了一层冰,野鸭子站在冰面上一动不动,边上的游客说:“这不会被冻住了吧?”沿着湖边绕一圈,晚上九龙壁没有开放,但五龙亭的夜景还不错,蹲下身子仰头看,精美的藻井确实吸引眼球。天黑没带补光灯,所以选择在路灯下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除了北海公园,实在冷得不想走动,选择打车,北京人很热情,司机大哥跟我们聊了一路,就连涮肉店的老板在忙于生意的同时,也要聊上几句。我喜欢听带着京腔的口音,也喜欢儿化音。这么冷适合暖暖身子,晚餐选择了鼓楼南门涮肉,排队就1个多小时,但在里面暖呼呼的倒也可以。来北京总要尝一尝,喜欢花样多一点的我,这次点了没几样,想着尝尝味道便好,没想到量还是可以。北京人爱吃麻酱,这在我平时吃火锅肯定不放,这次却要了一份,占了酱料后再裹上一层麻酱,又增香了不少,让我有了想着去同日升带两罐回家的冲动。烧饼里面有豆粉,看着外面脆脆的,一口咬去里边是软的,有点咸味,确实有些吃不惯。糖蒜第一次尝试,甜甜的很爽口,倒还能接受。坐在铜锅前,弟弟问我:“爷爷奶奶来的时候没有吃过涮肉吧?”印象中没有。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有个通过,中间一个烟囱,锅中间是空的,要从烟囱里套进去,刚好契合,下面是烧炭的,烧炭口有一道小门,将红火的炭放进去,再把小门关上,钩子勾住。那时候我特喜欢这个构造,最好奇的是这样套进去居然一点都不漏水。小时候最期待吃火锅,冬天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往里面加喜欢的菜,热呼呼吃火锅,心里都是暖呼呼的。思念或许就是这样,去一个地方,甚至吃一样东西也能想到。第一次从弟弟口中听到:“奶奶考虑事情很周到,啥都安排得很好,这样事事周全、人人称赞,可她太累了。”确实呀,要将一件事情做周到,不容易,何况每一件事都如此妥帖。奶奶在我们眼里是最有智慧的人。弟弟又说:“这么多年,我们在奶奶身边也学点起来了,尽管做不到那要。”也确实,多少有奶奶为人处事之道,做事风格在,多少有奶奶的影子在。他说对爷爷的印象有点少,在他印象里爷爷身体比较虚弱。人或许都会害怕遗忘,而我选择慢慢去回忆。




      1号,我们选择登八达岭,虽然爬对我而言有些害怕,但我义无反顾。那一年爬八达岭是留有遗憾的,09年爷爷身体已经比较弱了,爬长城对于他而言确实是一件难事。但是来北京总要去一趟。登长城时爷爷想去厕所,奶奶陪着。或许是出于第一次来北京的新鲜感,我们自顾自往上爬,爷爷奶奶由导游陪着,他们坚持爬了1个烽火台。那时,奶奶肯定也想着再爬几个。要搁在现在,我怎么可能这样做。必定会陪在他们身边,尽管慢,尽管爬不了多少台阶,也会陪着往上爬。人生总是留有遗憾的,而这一幕也让我懊悔不已,无时无刻告诉自己做每件事都要尽量考虑周全一些,少留遗憾。这一次长城之行费劲一些,6点起床,磨蹭到7:30出门。走了20分钟来到箭楼底下,没想到877换位置了,要换成5号到北土城坐,看着人多,但车也多,除了辗转费时间,也还算顺利。等了一会儿,5路公交车到站,大家一拥而上。司机大哥急了,带着一口京腔喊着:“不要挤,一个个上,上车刷码。”出门还是安全最重要。公交车上遇到一位大姐带着爸妈出行,到新一站有了位置,位置就在我边上,但她一直护着,生怕我坐下。其实即使不护着,我也会让给她,带着老人出行确实不容易,会想着如果是我也需要这样的帮助。公交需要支付宝刷码,大姐没有支付宝,跟我唠着让我帮着刷码,虽然有点警惕之心,但看着还挺实诚,也没多少钱答应了下来。或许是觉着不好意思了,她的位置定要让给我坐,我推辞再三都要让我坐下。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吧,对别人好了,别人才会对自己好。后来大姐发现可以投币也没让我刷。877要坐1个多小时,途中下起了雪,路上有了一层薄薄白雪。这给爬长城又增加了难度,或许是让我们体会一下当年的不容易吧。

      到了八达岭,原本打算爬北长城,回来到南一楼好汉碑打个卡,但看看北人真的是太多了,几乎不间断,就先爬了那长城,虽然南北都有雾凇,但也幸好爬了南长城,可以看到北边重重叠叠的雪景与长城的巍峨相辉映的景观。爬到南四楼和南五楼中间,我们下山返程。返程陡坡怕滑,选择走台阶,惊喜的是返程途中遇到了好汉碑,在开阔的位置看到了最佳美景。到达南北分叉,我们北上,爬到了北二,走过爷爷奶奶曾走过的路。没有台阶的地方,会有些滑,上坡又比较累,对于他们而言确实难走。坚持走一段已经很了不起了。路途中也遇到孙女牵着奶奶往上爬的,看着他们觉得好幸福。

      那一年2009年,刚好是奥运会的第二年,去了奥体中心,看了鸟巢和水立方,但对这两个地方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得绕着鸟巢半圈绕到会中路。颐和园也没多少印象,只记得沿着长廊走到排云门,在排云门外拍了照片留念,但一定没有登顶,我只记得从门外往上忘了一眼佛香阁,没有感受到佛香阁的金碧辉煌和排云殿的气势恢宏。这一次,虽然登了顶,但也在同一个位置拍下了照片。天坛,门口刷完票,沿着中轴线要走很长一条路,这一段是陪着爷爷奶奶慢慢走进去的,至于里边已经记不深刻了,出门的位置有纪念品商店,进去溜达过一圈,也已经忘了有没有买什么。但按照爷爷奶奶的脾气,总会给家里的孩子带点儿什么。


      逛胡同的那个早晨,看到路边一筐一筐卖水果的,没有看仔细到底是什么水果,弟说是桃子。大冬天整筐整筐卖桃子些许有点新奇。想起09年8月来京时,在十三陵门口有果农提着篮子卖水蜜桃,那桃子个头不下,水分多,甜味足,还有一股桃子的清香,倒是爽口,也才2元一斤。我和奶奶都喜欢吃桃子,尝过之后就后悔没多买几个。

      18、19年来北京都在凌晨3、4点赶着看升旗仪式,为了能赶上靠前位置,都不嫌早,早早起来排队过安检。09年倒是跟爷爷奶奶也起来看升旗了,那时地铁没这么便利,对北京也不熟。除了乘公共交通去了西单,就没脱离队伍。住得不近,打车到的天安门广场,人倒是没这么多,能找到绝佳的观看点,看护旗队整齐划一的动作,听他们铿锵有力的步伐。升旗仪式结束后在广场上拍了合影,又绕过去参观了国家大剧院外观。待时间差不多排队去了毛主席纪念堂,随后就是故宫。跟着旅行团故宫一般走的都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那时候故宫开放区域也没这么多。这次天比较冷,没有赶上升旗仪式。倒是去了国家大剧院,恰巧赶上外宾访问,为了不排长队去天安门广场,从国家大剧院绕到广华门进的故宫。这天风特别大,走几步就想找个地方躲着,基本也就走了三大殿,倒也去了慈宁宫、储秀宫,同样去珍宝馆参观了孝靖皇后凤冠,在同一个地方留了影,也就匆匆离开了。


      那时候不常出门,大多都是中规中矩地跟着旅行社的行程,早晨的面条是用黄瓜煮的,白白的,看着也没食欲。除了离开北京那天的晚餐口味还行,其他好像都没有以往出门好吃。那天也是匆匆吃完晚饭到北京站赶回程的火车的。团餐不好吃的时候偶尔会出去吃点儿。要是搁现在行程会安排得再妥帖些,吃得也会合口味一些,旅程也不会这么紧凑……

      陪伴不算多,但还有回忆可以追,这或许是最能抚慰人心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