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好奇心

道德经学习随笔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认识“名”。

重点是要看到自己认为的“名”,未必对方的“名”。 所以,我们无法以我们的认识去“框”出“道”的形态。

举个例子:11岁的姐姐,给2岁的妹妹一个“礼物”,对于正在学习“名”的妹妹来说,姐姐赋予了一个她从来不知道叫什么“名”的物品一个名字――“礼物”,所以,在妹妹的世界里,那个东西就“理所当然”的叫“礼物”。这个礼物,曾经迷惑了我好久,因为她经常的跟我要“礼物”;看到了“礼物”命名过程的姥姥告诉我:“礼物是一个6边行的圆柱体的奶,口味极佳,是姐姐在众多的奶里最喜欢的,所以姐姐把“奶”当“礼物”送给妹妹。她没有解释,这个物品叫“奶”,是众多的奶中的一类。在妹妹的世界,具有圆柱体的外形口味佳的“奶”就是“礼物”。所以,她经常要“礼物”。大人知道她要的是什么,没有修正她对于“奶”的“命名”。只要是她要“礼物”,拿特定的盒装奶给她就可以。

第二,我们太习惯了说,常常忽略“听”。

不仅如此,我们经常听到的不是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对于对方表达意思的“我们自己的看法”。

我们来做个测试,看看你的听力如何?重复读下面的话三遍:

“你是一个从来不听的人,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然后闭上眼睛,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请问,你是个不听的人吗?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听的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你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答案是什么呢?

第三,好管闲事的我们,总想让别人听我们的建议,可是,我们管得住自己的念头吗?

我们的念头,就像珍珠泉的泡泡一样多。

有时候,骑自行车在很宽的马路上就一个石头,我们竟然也能撞上;可我们的脑子里想的是“千万不要撞上”。

我们不知道,是我们的大脑导演了那个结果。因为,大脑想的是“撞”,关注的是“石头”,而不是“顺利通过”,不是“宽马路”,不是“走自己该走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的意念是有磁场有能量的。

进而引申出来,境由心造,我们看到的、体验到的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心的呈现。

我们的心,象孙悟空,不仅可以呼天唤地,也能上刀山下火海。

我们经常管别人的事情,可是我们管得住自己的心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转: http://blog.jobbole.com/110558/
    rogerwu1228阅读 205评论 0 0
  • 断章 微风轻轻地吹动, 遥夜已根深露重,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我的幽梦。 桥上的人形色匆匆, 江上的船渔...
    时光漫步1993阅读 693评论 0 0
  • 说来也惭愧,因为周末都是开班日,回家也没有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周六上午算是把《夜莺与玫瑰》看完了。在我的想象里,...
    孙孙小白要努力阅读 75评论 0 0
  • 我的“初恋”至今在很多人看来应该依旧是个“谜”。呵呵,今天,我终于有闲心坦然公之于众了—— 别人的初恋也许是美好而...
    夏季的热情阅读 628评论 10 22
  • 美好的一天从大早上很清淡的稀饭包子馒头还可以,饱饱的份量超级足。然后就去了总统府,卧槽这个才是有钱人住的地方嘛,好...
    雾都与宁阅读 211评论 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