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是俗语,但有些俗语还确实有它的深意在里面。一个孩子性格的养成基本在三岁前就完成,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也就决定了他成年之后的工作方式。而到七岁基本的价值观也形成雏形,就会伴其终身了。
一个孩子的头三年是他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三年,就像一颗种子,前期的浇灌不到位,它是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的。大多数孩子出生后都是由妈妈在悉心照顾,这便让妈妈肩负很大的责任。母亲的性格、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形成。
那么,妈妈那些品质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三观呢?
1、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人生经验尚浅,需要作为父母的来帮助他积累人生经验。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的生命。不要一味的只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来,要合理的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再给出合理的建议。尊重孩子的后果是孩子会更加独立,更加自信,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2、眼界宽,看问题要长远
眼界宽格局大的妈妈,看问题会更长远,更懂得要想达到目标需要长久的坚持。年幼的孩子他的专注力都是有限的。干一件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都尝试一下也好,导致孩子这学学那学学,却没有一项是能长久坚持下去的。对于孩子而言,觉得事情有趣就会去学,学习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困难,就果断的不想学。畏难的人性的本能,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所以,不要去奢望孩子自己对一件事坚持下去,而是在开始做决定之前就要约法三章:不轻易做决定,做了决定就必须坚持
把问题看的更长远,更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快乐的童年不等同于无意义的消遣,在习得性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更巨大的。
让孩子长久的专注于一件事,不仅能培养他做事的毅力,也能让他变得更自信。
3、学会“偷懒”
妈妈太勤快容易让宝宝变得“无能”。当妈妈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做好,剥夺了孩子学习探索的机会,最终获得了一个凡是只会喊“妈妈”的宝宝。
学习吃饭时怕脏,不让宝宝自己吃,直接喂;上幼儿园时,太磨蹭就帮他穿好衣服、鞋袜等等,妈妈这些太周到的行为让孩子习惯性的依赖,不愿自己动手,遇到什么事情不会自己解决,习惯性的等待别人的帮助。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心放大点。吃饭脏就脏点,学会了自己吃饭能省你不少事;太磨蹭怕迟到就早点起床,教孩子认识时间,建立时间意识,学会了以后上学就不用“催”一路了。
学会“偷点懒”,你会收获一个更独立的孩子。
4、不斤斤计较
在生活中与别人相处时,不要太仅仅计较。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你的言行举止孩子都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到。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父母很霸道的人的孩子也会很霸道,父母脾气大的人孩子脾气也不小。很多人说这是遗传,其实就是从小的耳闻目染的结果。
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父母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妈妈作为孩子早期陪伴最多的人影响更大一些,但并不是说孩子所有的问题就都怪在妈妈的头上。家庭氛围,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也都是不容忽视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家人的共同努力。父母要统一教育思想,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态度要一致。爷爷奶奶同住的家庭,也要劝说爷爷奶奶不要干涉父母的教育。行为统一、言行一致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