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0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0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思讲:孔子之言说:“明白中庸之理的人必然能够固守之,犹如明白事者必然能够躲避祸患一样。现今之人都自许说:‘凡是事情的未来我都知道,’这样适宜于防患微小之时。可是当隐伏的祸患出现在当前时,却茫然不觉,有如禽兽陷于捕捉它们的网、木笼、陷坑之中而尚不知退避,这样怎么为知呢?现今之人为道者也是如此,他们自己讲:“凡是最微妙的道理我都知之”,应该能选择而固守。可是他们虽然于中庸之理也能知并辨别出来,然而竟被私欲所间隔,连一个月的时间都守持不了,这就是此道之所以不明的原因。”

盖知见明了,方能固守的定。守持此道不坚固,则是正见不真的原因。所以,格物致知是非常的重要!

张居正讲:驱,是逐。罟,是网。攫是机槛。陷阱,是掘的坑坎,都是掩藏捉取禽兽的。期月,是满一月。子思引用孔子之言说:“如今的人,和他讨论利害得失,个个都说自己聪明有知,既然是有知,那么当隐伏的祸患在眼前出现时自然应该晓得躲避,可是此等之人却仍见利而不见害,知安而不知危,被人驱逐在祸败之地,就如禽兽落在网罟陷阱里一般,尚自恬然不知避去,这样岂是为知?就如而今的人,与他讨论道理,也都说自己聪明有知,既然有知,便有定见,有定见便有定守,现在于处事之时,才能辨别出中庸的道理来,可是又持守不定,到不了一个月的时间,那前面的意思就都遗失了。如此,就和那不能选择的是一样的,岂是为知?”因为其知之不明,所以其守之不固,这就是道之所以不明的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匡宗贵 静夜推窗邀月饮, 坐台沉咏互交杯。 行歌随意融心赋, 者作编程爱雪梅。 注:此诗应简书美女诗人纳兰蕙若...
    艾思阅读 1,650评论 37 58
  • 寂寞空旷的夏夜 变成一袭 爆米花般的膨胀 抖落郁闷 散飞惆怅 让私欲吞掉我吧 苦难给予我太多享受 迸发出宇宙的能量...
    高安让阅读 398评论 5 6
  • 每天写一点东西,真好,当然,这对一部人而言,可能很好,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可能就有点痛苦了。人嘛,这些都可以理解,各...
    庄德坤阅读 3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