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对于给不给老师送礼,很多人比较纠结。
其实这是个很好解决的问题,为了自己的孩子,想送就送,至于老师收不收,就看你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
按说,尊师重教,给老师送礼,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待,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有些老师人家就是不收礼,这是人家给自己定的规矩。
孩子的补习老师,在我们当地教育界是比较出名的,教出的学生很多都上了名校,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教出最好的学生。
当他的学生考上名校的时候,那是给他最大的送礼,也是最让他高兴的时候。
这个老师就有自己的规矩,不接受请客和送礼。因为是孩子爸爸曾经的语文老师,加之又有点亲戚关系,在暑假我们想请老师吃个饭,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谈谈孩子的学习问题。
几次三番老师都拒绝了,人家只有一个要求,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这位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你的孩子考上名校之后,会专门给孩子发一个红包,以证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确性。
这样的老师就不再是教书育人这种层面了,已经上升到了教育大家的阶段了。
他们的人生追求就是教育最好的学生,为中国的教育做贡献,这样的老师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当然,对于父母来说,送礼都有一个规则,越小越送。
也就是说孩子越小的时候,父母与老师的关系应该相处的越好。
前些天,嫂子给侄女报了幼儿园。四处打听幼儿园的老师和校长,希望有熟识的人,约老师出来吃个饭,能对孩子更好一点。
嫂子担心侄女太小了,在学校受欺负,随着孩子对环境的熟悉,发现孩子还比较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也就打消了给老师送礼和约吃饭的念头。
但是有些老师,还是比较喜欢家长小恩小惠的给送些小礼,家长为了孩子会投其所好。
但是双方的关系也就仅仅维持在这种小恩小惠方面。
如果把给老师送礼当做老师能重视自己孩子的这种想法,并不会有多大成效的。
嫂子同学的孩子小时候送幼儿园的时候,本想着给老师送点礼,让老师能对他家孩子重视一点,至少可以让教孩子多上几次厕所,以免孩子尿裤子。
于是就给几位老师分别送了购物卡,孩子在幼儿园尿裤子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少。
只有在家里多教孩子,才改变了孩子这个情况。
我的好友为了孩子的学习,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
当然,老师可能也比较重视她家的孩子,也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可能给了孩子更多的压力,孩子感觉学习上特别吃力,一度产生了厌学心理。
所以有时候父母的帮忙未必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想让老师重视自家的孩子没有错,老师出于一片好心,对他家的孩子学习也重要,但是这样的重视,超出了孩子能力的承受范围,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所以说给老师送不送礼不是由父母决定的,是有孩子的表现决定的。
如果孩子本来就很优秀,学习也比较好,不用送礼,老师就会重视你家孩子。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比较差,即使你送了礼,老师也是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