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希传统碰撞中的近代哲学
雅典(希腊文明)
希腊哲学重视经验的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耶路撒冷(希伯来文明)
基督教哲学重视超验性的形而上学
张志伟老师观点:
人们尽可以怀疑一个哲学家的理论错误,但是最好不要怀疑他的智商。
笛卡尔
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建立哲学的根基。
仿照几何方法,提出“理性演绎法”。
哲学的第一原理:靠“理智直观”,笛卡尔叫“天赋观念”。
笛卡尔根据观念的来源不同把观念分为三类:“在这些观念中间,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这三类观念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于想象,而天赋现念财出于纯粹的理智。
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笛卡尔
伟大之处:确立主体性(我思故我在)
当我们过去没有把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的时候,它是很难使对认识论的研究深入下去的,笛卡尔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了。
笛卡尔通过怀疑方法确立我思的过程亦即通过否定性的方式,排除知识内容,最终利下抽象一般的认识主体的过程也就是确立主体性的过程。
物体即广延。物体的本质物体的规定即广延。所谓广延即具有长、宽、高三向量占有空间的有形体的东西。
笛卡尔给实体下的定义:
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做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笛卡尔从来源上讲,心灵与物体都依赖于上帝,不过它们仅只依赖于上帝而就本性而言心灵之为心灵,物体之为物体是依赖于自身而存在的所以从相对的意义上说,它们也可以叫做实体。——笛卡尔
这就说明,思想实体和物质实体是两种互不相关的东西,那如何才能让两者联系起来呢?
当把心和物区别开来时,再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了。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有思想没有广延,一个有广延没有思想如何才能有关系呢?笛卡尔用上帝来作为保障。心物,主客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也成为了近代哲学最大的问题,因为前提就预设了这是两个不同东西,怎么才能说相同呢。也许要到黑格尔才能有所解决。或者后面的“心身交感论”。
我的灵感:
举一个例子:就像我确定这里有一个瓶子,但这个瓶子里装的东西我不确定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这个主体的心灵就相当于这个瓶子,而瓶子的水就相当于思想的内容。那怎么才能保障思想内容的正确呢?上帝来保障,上帝是完美的,完满的,是不会骗人的,他保证了我的思想的正确性,即外在世界的物质存在。
所以,笛卡尔通过“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主体性,但他的出发点只是把心和物分开了,那么,再去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两者之间各种都无法解决的。心灵无法解决我和物一致的问题。上帝创造这个世界,赋予了这个世界自然规律,上帝也创造我们的心灵,赋予我们心灵以规律的观念。我们心灵的东西和那个物质世界的东西是一一对应的。
这种思想实体的存在与物质世界的另一种存在不同,一个是思想实体,一个是物质实体,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笛卡尔需要上帝来保证它们的关联。如果没有上帝,我无法保障物质世界的实在性。那么,如果没有上帝,这种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该怎么才能保障呢?还是说,这只是人类的独断论,是人类的预设和信念。
洛克(经验=》观念=》知识)
心灵是一张白纸,外部事物刺激心灵,产生印记,叫做观念。(休谟叫知觉)
一切观念来源于经验。
经验分为对外的感觉和对内的反省
- 简单观念:单纯性(个别的,不同的感官接受能力)和被动性
- 外(外部事物的形状、运动、色、声、味以及一切可干性质的观念)
- 内(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心灵的一切作用)
- 复杂观念:
由几个简单观念组合形成复杂观念(样式、实体、关系)
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对事物的感知获得的简单观念和外部世界的性质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事物的两类性质:
第一性的质(广延的性质,事物所固有的)=》产生的观念就是其复制,事物则是模板或原型。
第二性的质(指的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运动方式在我们的心灵中所引起的感觉。所以,第二性的质也被称为附属性质)=》主观的反应,事物中没有这个原型。比如,敲钟后产生的声音,钟是没有声音。
知识也是对于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
观念之间的关系有四类
- 同和异
- 关系
- 共存或必然联系
- 实在的存在
此时出现了一个矛盾:心外有物,心中有观念,那么如果说我的观念是从外部事物中获得的,显然我们就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关于事物的知识,究竟与外部事物的这个对象是否符合一致?
“显然,人心并不直接认识各种事物,它必然要以它们所有的观念为媒,才能知道它们。因此,我们的知识所以为真,只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和事物的实相之间有一种契合。不过在这里,我们拿什么作为标准呢?人心既然除了自己的观念以外再不认知别的,那么它怎么能知道它们是和事物本身相符合的呢?这里虽然有一层困难,但我相信,有两种观念是与事物相契合的”。——洛克(符合论)
洛克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说:
首先,一切简单观念都是与事物符合一致的。因为它们不是人心自己能够创造的,所以它们一定是各种事物通过自然途径在人心上产生了作用的结果。
其次,除了实体观念以外,一切复杂观念都是与自身相契合的。因为复杂观念是理智组合简单观念时创造的,所以不存在与外部事物是否符合的问题。“
排除“实体”这个概念,因为无法确定实体这个复杂观念(人的心灵的观念,及由简单观念组合形成的观念,例如一个苹果有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等属性组合成了这个实体苹果)能对外部事物做出规定。这个实体对外部事物规定我们是无法给出证明的。
实体是什么?
实体观念是由一些简单观念组合而成的复杂观念。我们的简单观念或是从感觉而来,或是从反省产生。理智注意到有些简单观念是经常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简单观念就被认为是属于同一个事物。人们把它们集合在一个“寓所”之中,用一个名词来称呼它,以至于后来就把它当做简单观念看。由于我们无法想象这些简单观念能够自己独立存在,因此就习惯于假设一种“基层”作为它们存在的根据 ,这就是所谓的“实体”。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实体观念就会发现,实体其实只是一种假设,假设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来支撑能给我们产生简单观念的那些性质。这就像一个印度人一样,他认为世界是由大象支撑着的。当人们问他大象由什么支撑着的时候,他回答说大象站在大龟上。人们再问他什么支撑着大龟,印度人回答不上来了,他只能说,反正有一种东西,不过我不知道是什么罢了。所谓实体也就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实体,substance,在下面支撑的东西。)
洛克受笛卡尔的影响,认为我们有三种实体的观念:感觉使我们相信有凝固的、广延的实体 物体),反省使我们相信有能思的实体 心灵),追求完满性使我们相信有一个永恒的神明 上帝)。然而与笛卡尔不同,洛克认为这些实体实 际上不过是主观的产物。因为所有的实体观念只是简单观念的集合体即复杂观念,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由简单观念而来的,复杂观念则是心灵的组合作用的产物。因此 ,我们虽然假设有某种东西是简单观念所依托的“基层”,但是这种假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
洛克这个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中已经含有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因素了。这也是经验论逻辑的结论。
贝克莱:非物质主义
这种导向怀疑论的经验论是不靠谱的,对科学和信仰都不利。(怀疑论导向无神论最终导致信仰问题)
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者
康德则认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知觉:印象和观念(就像感觉和思维,这两者只是经验刺激的强烈和生动的程度的不同,也只是量上的不同)
所谓印象指的是一切比较生动的知觉,包 括 “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 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印象又分为两种,一是感觉印象,二是反省印象。感 觉印象是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产生于心中的,“反省印象只是在它们相应的 观念之前产生,但却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由感觉印象得来的”® 。可见, 洛克将反省与感觉并立为认识的两个来源,休谟则消除了这一矛盾,强调一切知 识都最终来源于感觉。
所谓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即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印象最先产生,在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仍然存在,我们就称这个复本为观念。
问题:一切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经验产生知识,我们是能说清楚的,但是经验从哪来,说不清楚。(温和的怀疑论)(不可知论)
人类理智的对象:
- 观念的关系:心灵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关于观念的知识)
- 实际的事情:外部事物(关于事实的知识)
知识:
关于观念的知识(必然的知识):因为和外部没有关系,只要自身符合自身的逻辑就没有问题。(e.g. 三角形)
关于事实的知识(或然的知识):感觉经验只对已经经验过的和当下正在经验的东西有效,对于明天是无效的。(e.g.明天太阳出不出来都有可能)(这是我们大部分的知识)
休谟问题:归纳问题(黑天鹅),一切归纳不能下全称判断。
这里有一个问题:命名是或然的知识,为什么我们会把像牛顿物理学看成是普遍必然的科学呢?
休谟的回答和质疑:
回答:在所有的原则里只有因果观念使人们超出经验去下判断。
质疑:只看到结果,没看到原因,就无法推论产生这个结果的必然的原因。只看到原因也无法推论一定会产生一个那样的结果。
例如:在一个荒岛上捡了一块手表,你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人来过吗?你见到这个人没有?既然没有,你的根据是什么?你这是超出经验之外的推论,你的合法性是什么?推论是什么?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是不可能做必然的因果推论的。
这些物理知识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因果关系应该也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经验能不能告诉我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答案是不能,经验也不可能必然地推论因果,因为经验重复一百次还是经验,不会你重复多了,你改变它相对偶然的性质,不可能产生出必然性。
你只经验了A和B,但是不可能深入到A和B的内部,也就没有经验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那么,因果观念从而而来?
休谟给出一个答案是:习惯性联想。就像巴布洛夫的狗铃声和吃之间没有关系,只不过是习惯了。
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
以此对宗教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我们如果相信这些原则,那我们在巡行各个图书馆时,将有如何大的破坏呢?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休谟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道出了他的不可知论的矛头所向,那就是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
结论:一切经验来源于感觉经验,但感觉经验就意味着那个普遍和必然性的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而且感觉经验作为我们和外部事物的中间,我们只是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不可能超出它之外,他也一定会使这个经验的来源问题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