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实验中学七24黄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二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李清照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宋代女词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是婉约派诗词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少女时代,婚姻生活和凄凉晚年。
一、少女时代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玫瑰色的,她是个“官二代”,生自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打下了文学基础。少女时期的她喜欢喝酒作诗,到处玩耍。在李清照大约十六岁时创作了她的处女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瞬时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并开启了她的作词之路。后来她还写过一篇关于当时词的论文--《词论》,对北宋的许多名家的词进行了点评,代表了她早年对词的观点。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二、婚姻生活
当李清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就嫁给了赵明诚。
婚后的李清照是幸福的。她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所写“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的大意就是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花插在云鬓间,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赵明诚还热衷于收集金石文物,他是那个时代的金石专家。于是夫唱妇随,李清照也随他一起收集研究,品鉴金石文物,还写了一本《金石录》。
三、凄凉晚年
从名门闺秀到漂泊无依,从琴瑟和鸣到孤独终老,李清照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可谓是天差地别。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这时期她的作品不复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正如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晚年,李清照更是心系国家,缅怀故土。国家不幸诗家幸,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了顶级的宋词大家。
我对李清照的看法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取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的流行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