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三人,一同工作,差不多结婚,先后有孩子,常聊育儿经.A同事天天忙于教子,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外面怕碎了,孩子非常听话,但严实成了她的“跟屁虫”;B同事天天忙于育子,到处寻求秘方,誓把儿子培育成天才,从小“星星班”、“月亮班”、夏令营不断,才艺也确实学了不少,但刁蛮成性,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在她们面前,我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妈妈,我不会为了孩子放弃我工作上的积极性,我不会为了孩子耐心学厨艺,我更不会为了孩子双休节假四处接送孩子求艺,我不会顺着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我也不会为了孩子陪着孩子学什么。
可我的女儿说:“我妈妈是在精神上一路鼓励陪伴着我。”,我很欣慰。
自从女儿上了初中,接触了不少家长聊起,是否晚上陪伴做作业的问题,说实话,我不赞成,一方面我可能想要自由,当家长的责任感不够强,但另一方面,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我可能看得更长远一些吧,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更早地懂得如何应对各种生活、学习的困难。我要早为孩子“单飞”做准备。
初中之前我教会女儿所有的家务,会洗衣服会做菜,生活上完全是一个成人的标准。我跟她说:“首先,要学会生存,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候,一个人照样过得滋润!”
初中后,我着重教女儿如何与人相处,没什么也不能没朋友。学习很重要,开心更重要,能让学习使自己更开心尤为重要。我希望她能享受和一群朋友开心学生的生活。
前段时间女儿好几次跟我聊同一个问题:“妈妈,***进入青春叛逆期了,她妈妈一点办法都没有!”她似乎为他们很是焦急。
“你觉得那个同学的行为对吗?”
“肯定不对的,他的学习已经下降了。”
“那你怎么看呢?你觉得那个妈妈该怎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反正她天天盯着他,还跟老师联合一起对付他肯定不行的?”女儿蹶着嘴停了一会儿笑道:“妈妈,***还说她妈妈更年期呢?”
“呵呵,这孩子!”我叹道。不过,现在两期相遇(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问题确实是个热闹话题。
“妈妈,那你说***该怎么做呢,其实他也不想这样的。”
“嗯,跟她妈妈好好谈一次呗,其实,她妈妈只是爱子心切,方法上可能有些着急,她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她太专制了,我们都知道的。”
“她妈妈会找到方法的。那妈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会进入叛逆期吗?”
“不会!”女儿坚定地说。“我妈妈这么时尚,思想这么开放,又这么民主,是吧!我怎么可能呢!”
好家伙,一个劲地夸我呢,只为我平时能跟着她的思路走呢。
“妈妈,其实,我知道,***妈妈,好多妈妈都一个劲地管着他们的行动,但从来不关心他们的想法,只为学习,只为他们自己的面子,所以他们很反感。可是你不一样,关心我的行动你总是做得恰到好处,每次我控制不住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会出现在书房门口给我一个微笑,每次,我学习或生活上有点失落的时候,你会给我一个无声的拥抱!你似乎控制着我的思想,比她们‘坏’多了。”
“哦,我有这么利害吗?”
“人家放学回家,老问今天上课懂不懂,考了几分,可是你总问,今天学校有什么开心有趣的事让我跟你分享;人家老说交朋友要擦亮眼,不要跟学习差的同学玩等等,可你会夸我们班你知道的每个同学的优点,让我自己去分辨;最利害的是你总能猜中我的心事,考砸了及时鼓励我,考好了就泼点冷水,我真拿你没办法!”
天总会黑,受挫孤单的滋味,谁都要面对。当孩子受挫的时候,每个妈妈都希望能陪走每一回。但是,且不说这个不现实。如果孩子面对挫折时,妈妈每一次都陪在身边,孩子会知道什么是挫折什么是孤单吗?我们应该早早地为孩子“单飞”做好准备。
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看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听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看不得孩子比别人差,物质上供应死撑,孩子的成绩上更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加油加醋加狠劲。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可谓是做得非常周到的。小时候不用说,上大学报志愿要干预,找工作找关系,有的父母甚至替儿女相亲,结婚买房给赞助是自然的,儿女有了孩子又要帮着带。真是从陪伴,到赞助,最后服务,活到老干到老。
可是,时代在进步。用旧风俗、老习惯来处理孩子的成长问题,只会带出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让父母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是应该转变一下观念了,比如,有的时候,适时看着孩子摔一跤,甚至给他制造一点小麻烦让他手足无措。有时,孩子大哭一场未必是坏事。如果哭完了,孩子自己擦干泪往前走,那比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不要总陪在孩子身边。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很需要自在的空间,很反感父母像个苍蝇似的围着他转。
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的路,我们不能代他们走!我们应该早为孩子“单飞”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