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就像是住在套子里的人,对外界完全无所知。所有的认知只局限于身边的人和事。这让思想本就活跃的我一度心情压抑、精神空虚,寂寞和孤独像一张坚硬无比的网把我严严实实的罩了起来。我惶恐、惧怕、迷茫,几乎走进抑郁症。
偶然的机会,看到这句话:
“身体去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眼睛去不了的地方,灵魂可以;灵魂去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和灵魂,总有一个得在路上。文字可以带你周游世界。”
于是,我拿起了书。
那些文字在我眼前展开另一个世界,我的心灵飘向远方。
我看到那个才华横溢又叛逆、风流不羁又专情、率真又浪漫的三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流浪,和她的荷西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很喜欢她笔下的文字: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认识了三毛,我明白生活有多种方式。
我也喜欢“情书王子”沈从文的文字: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个土地上。”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在沈从文的笔墨里,人物是那样真实,情话是那样平淡而温暖,爱情是那样朴素而甜蜜。他告诉我们,美好就在日常的琐碎里,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和体会。
在文字里,我还看到了民国才女张爱玲,她不寻常的生长经历和才华让她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她的眼神总是那么美丽、冷淡、和忧郁。
而国民女神林徽因又是那么温婉柔情、高贵典雅、清丽脱俗、风华绝代。被成为“人间四月天”。难怪徐志摩终生对她情深意重。
通过文字,我重新认识了李白。并且很喜欢他那豪放不羁的风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永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然而,那么爽朗豪放的李白在晚年时期也摆脱不了孤独与寂寞: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儿时背这些诗,因不明其意,背起来很是枯燥无味,仿佛嚼蜡;现在再读,却犹如一杯浓茶,细细品味,总是意犹未尽。
……
我看着一段又一段文字,好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我如灰烬的内心挑起一片一片的火星;那小巧玲珑的文字,又如一支神奇的画笔,在我空洞无神的眼前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娟秀优美的文字,真真就是灵魂深处的爱人,用温婉动听的声音在我耳畔细细诉说……
美丽的文字犹如罂粟一样一旦沾上就戒不掉。我痴迷了,沉在里面不能自拔。我因主人公的欢乐而开怀大笑,也因他的悲凉暗暗叹息。我赞叹有情有义、浑身充满正能量的阳光者,也痛恨那些没有良知、贪婪不足、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感叹文字的神奇与瑰丽,又贪恋她的深情和幽默。
她就像一杯清茶,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她就像一阵风,拂去我心灵上的灰尘;她又像一杯淳美的红酒,陪我度过多少寂寞与孤独;她又像一本心经,让我的灵魂慢慢得到升华……她让我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同时又去掉我身上的浮躁和卑微。
她让我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从此,我不再是套子里的人。
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快乐和甜蜜,同时我也让自己的思绪在文字里信马由缰地驰骋。我吸收来自各方面的正能量,悄悄卸掉自己身上的负能量;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它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悟用它表达出来;在那里挥洒我的爱,寄托我的情。我不再是那个充满忧郁的人。
爱上你,从此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