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食堂,想必大家的脑海里都会蹦出“猪食、吃不饱、不干净、牟利”等字眼。在校时期,学生中的大都数留校住宿,大家在食堂吃饭实则无奈之举。
关于食堂话题不断,频频进入热搜榜,感觉能说上个三天三夜,什么“番茄炒蛋就是炒番茄和上寥寥无几的絮状蛋花,青椒肉丝中的肉丝隐约可见,梅干菜炒肉里的肉都是大块大块的肥肉…….”不仅如此,就因为多了那么点指甲盖的肉丝肉块,价格就翻了一番,七八块钱一顿实在不管饱。掌勺大厨、盛菜阿姨扮演的是吝啬鬼的角色,像个后妈,盯着菜量给你盛。一勺就是一勺,盛少了不添,盛多了要挪出一些,有时手一抖,挪出一大块,心都碎了。
当然,位居吐槽榜首的还是惊现在菜盘子里的各种生物:苍蝇、蚊子、绿虫、蟑螂、七星瓢虫……零容忍,心理阴影面积巨大。好长一段时间都对那些作惨死状、尸容完整的生物念念不忘,并且练就了火眼晶晶,吃饭前的重大仪式就是检阅盘里的饭菜,屏气凝神,提心吊胆,不敢有丝毫马虎,存有侥幸心理。
“大铲”、“大锅”乃众食堂法宝,想必大家都有脑补食堂大厨挥着大几号的铲子不断搅拌大锅里的食物的画面。谁都是外贸协会,对饭菜也是如此,偏偏有些大锅菜邋里邋遢,尤其是绿叶蔬菜,新鲜出炉青嫩,盛进盘子里时已成另一幅模样——黯淡干瘪发黄,挑不起食欲。当然,同学们对此类菜选择自动忽略模式,除“色”、“香”、“味”毫无吸引力外,深知他们是“藏虫专业户”,实在没有勇气挑战。
至于饭菜口味,跟大厨的心情一样难以捉摸,咸辣得下不了口,一小口菜可以吃下一碗饭,寡淡得入不了胃,放盐数量忽略不计。保险起见,最安全的点菜法则就是:“素菜不要叶”,譬如芹菜、南瓜、冬瓜、豆腐、西红柿等被生物光顾几率少;“荤菜选炸物”,像炸猪排、炸鸡腿、辣子鸡丁、炸鸡排等,大大降低了一口下去满口肥肉或骨头崩牙的风险。
小学留校吃饭,可是我主动要求,年纪尚小,吃饭睡觉玩闹都希望有个伴,尽管食堂的饭菜不如家里丰盛,但图的就是那个热闹劲——时间一到,大家满心期待地端着盘子排队盛菜,在那个不大的教室,二十来个人一起吃饭,周边想起“呼啦呼啦”的喝汤扒饭声,对我这种“挑食不爱吃饭”的坏毛病疗效颇佳。
当地初中未建食堂,回家吃饭耗时耗力不方便,就和好友结伴在学校外边定了餐。三大桌子,每餐四菜一汤,一桌坐上六七人一起吃饭,大家说说笑笑,也是热闹,不认识的同学因为吃了几顿饭后熟络起来,学长因此勾搭上了小学妹,学姐自此有了小跟班。印象深刻的当属卤鸡爪、酸辣豆腐丝、咸菜粉丝汤、麻辣豆干丝以及好味的“汤泡饭”——将剩汤倒入饭中,没什么菜的时候就这么吃,呼呼地一碗下了肚,不带咀嚼,省时省力。炒面、炒饭、是晚饭特色,方便管饱。
最受我们欢迎的还是“煮粉干”,但这原先并不在晚饭菜单里。那时班上同学在自习课吵闹或是某次考试整体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常以“延迟吃饭”作为惩罚。而去食堂吃饭本就是争分夺秒、百米冲刺的赛事,等过了二十分钟,到那个小食堂,连残羹冷炙都瞅不见。
这时那位有眼疾的阿姨就会重启炉灶。吃饭时间所剩无几,就做些简单果腹的食物,方便程度堪比“泡面”的“煮粉干”是首选——一大锅热水烧开,放米粉干,再加些咸菜、梅干菜。说也奇怪,要是在家里,定是瞧不上这么清淡的汤水粉干,但在那个小食堂“呼噜噜”吃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加了剁辣椒之后,酸酸咸咸辣辣的甚是开胃,用水煮开的米粉干非常顺滑,来不及咀嚼,就刺溜滑过喉咙下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