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作者日本日野原重明,他一生写过200多本书,这是他的最后一本书,是他的挚友根据采访他的实录整理的一本书,充满了老先生的人生智慧,值得年轻人好好读,并且反复读。
日野原重明有三个身份,是个十足的“斜杠”老者。看完这本书,对他充满深深的敬意和崇拜。
首先,日野原重明是一位医生,全书充溢着他作为医生的思想和情怀,让我深刻体会到医者的大爱无疆和医者仁心。医学是一门充满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这是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的一句名言。作为医生,日野原重明将这句话作为自己医生的信仰。他说,“虽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医学并非无所不能,现在医疗面对很多疾病依然束手无策,无法将患者从疾病、伤痛中彻底解放出来。对于无法治愈的病人,医生应该把医学当作艺术,让病人始终不放弃希望。医疗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有能力去鼓舞人心。医生应当发自内心地站在患者地角度考虑,问诊时面带微笑、讲话时语调温柔,握住并轻拍病人地双手,认真听他们倾诉。”想象着医生握着躺在病榻上的病人的手,面带微笑,听病人诉说痛苦,这样的场面既温馨感人,又充满力量。日野原重明说:医生和患者其实可以融为一体,医生可以给病人带来健康,而医患间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医生的医术。日野原重明在圣路加国际医院行医五十多年,创建该医院的院长的建设理念是——医院不是治疗疾病的场所,而是用爱疗愈患者痛苦所在的地方。
其次,日野原重明是一位长者,作为一个活到105岁高寿的人,书里到处流露出他的处世哲学,值得年轻人好好学习。就像樊登在序里提到的那样,“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关于死亡, 作为医生的他有独特的见解和体会。日野原重明说,他同样怀着对死亡的恐惧。正因为这样,“每个清晨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就会发自内心感到喜悦。”死和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既然无法摆脱死亡的定数,就无须再逃避。应该努力让自己拥有的人生充满璀璨的阳光,好好体会死和生互为一体的生活。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另一种新的开始。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关于生命,他说“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儿童时代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长大后,才会有能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时间。”关于疾病,他从心底里认可:疾病是上天的恩赐。病痛和身体的关系就像相扑运动一般,在互不相让、决一胜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像纽带一样的关系。全然仰赖有如此切肤之痛,才能警醒一直无知妄为的自己,让自己对健康心生敬畏与感激。关于家庭,他说,“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正是因为每餐都围坐在一起,家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纽带,彼此之间应该充满感激之情。关于包容,他说,“恕”并非宽容或者谅解犯错的人,而是说要有“如他人之心”,即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为对方考虑。从对方地角度去想问题,就能实现宽恕。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关于与年轻人相处,他说:我们应该带着亲近温和地接触感,让年轻人产生“想更多地感受到你的帮助”的心情,这样自然会与他们形成良好的关系。关于奇迹,他说:奇迹属于那些有精神追求并确信的人。那些曾经创造奇迹的人,都有的共同特点是——有“确信”的信念,并且是坚定的确信,也就是一种信仰。信仰是认识到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无法企及的,是相信世界上总有比自己本身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舍弃、放下内心的执念,拥有一颗平常心。关于遭遇反对,他说即使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美好的东西,一定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经得起历史平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超越任何“限制”,即使当时不被接受,也一定不要受此影响、感到困惑,要相信真正的价值有一天会得到认可。关于培养孩子,他说:上天已经赋予每个孩子特殊才能,家长要做的是耐心等待。
最后,日野原重明是一位作家,他在行医之余,写作出版了二百余部著作,还发表了大量演讲,所以语言对作者而言意义非凡。他说,在自己“105年的人生中,我依靠语言,探索生命,认识自己”。他把语言当拐杖,用语言探索生命。想到《寻梦环游记》里提到的三种死亡,一种是身体的死亡,一种是入土为安,身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最后一种是最后一个记得自己的人死亡,代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自己。我想语言的另外一种力量,就是让自己的精神在世人中传承,这是另一种“活法”。
这是一本不太厚的书,半天时间就能看完。但是要想完全消化书中作者的人生哲理,还需要细细地多品味几遍。下面再列一些书中的金句。
只要迈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才能打消不安。
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开始一个新的爱好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中你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真心祝愿对方的人,才能真正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牵挂。
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对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注意不到。
对身边的人都怀有一颗柔软的心,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爱护,才是真正的爱。
人世间,有太多的事情,往往无法立刻看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真正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活出真实的自己。
所谓的“使命”,就是你如何使用生命。
如何度过人生最后时刻,取决于他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
预知死亡,才能感悟活着的意义。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
现场每个人感觉彼此相连,就像制作念珠一样。每个人虽然都不同,但是共同的体验就像一根绳子,串联起大家的心意,就彼此关联在一起了。
宽容自己内心偶尔的脆弱,慢慢才会变得勇往直前。
“重生”真正的含义,不是再一次出生,而是说我们一边继续现在的人生,一边经历脱胎换骨的新生。
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际关系中,反而蕴藏着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经历的启示。
因为有能力,所以被依赖。正因为有依赖自己的人存在,我们才努力让自己可以肩负更大的挑战,人生才变得更加有价值。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伤心和喜悦,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紧密连在一起。
想哭就痛快淋漓大哭一场,哭着哭着,你会发现自己有能力面对心中的悔恨和悲伤,你会发现前面一定有美好在等待着你。
温柔待人的人也一定会被温柔以待。
运气或者机会用肉眼无法看到,但我们如果确信自己被爱、被珍视,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成长,那在我们度过艰难时刻之后,一定会获得生命丰厚的回报。
不设限地去尝试,每天才能发现新的自己。
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身体的“运动不足”,而是心灵的“感动不足”。
伟大的人多拥有的美好品质,虽然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却会因为这些品质散发人性的光芒。
不要只想着获取更多,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好已经拥有的东西。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不可思议、了不起的相遇。
keep on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