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去雅典最热闹的集市上课。
逛完集市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你们在这个集市里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吃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因为老师您在讲课,我们一定会买上满满一车商品回家。”
苏格拉底点点头,然后说道:“我却跟你们相反,在这个集市中,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逛过街吗?你到街上都买什么东西,为什么苏格拉底却不需要?
你觉得奇怪吗?如果你了解苏格拉底这个人,你就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与我国历史上的孔子所占的地位几乎相同。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他的思想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苏格拉底对生活并不注重,他常年穿着一件单衣经常连鞋都不穿,甚至不梳洗就出门了。对饭菜等问题也不讲究。生活这些琐事,他根本就看不到。他的一门心思,满腔热血全部都在他喜欢的事业上了。
现在大家再回到故事当中,看到他和学生截然不同的回答是不是觉得一点也不奇怪了,是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心里眼里,只有他喜欢的学问。其他的都是浮云。
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然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不想让那些“浮云”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消耗自己有限的精力。他把毕生的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喜欢的事业,他挚爱的学问。
他为他所爱,全力以赴,至死不渝。
突然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爆红的北大扫地僧——韦东弈。
在北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不会的题,问老师,老师不会的题,问韦东弈,如果伟东奕也不会,那么这个题就是个错题。
韦东奕在北大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他只是一个九零后。九零后在好多家长眼里: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他在上高中时,两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两次以满分获得金牌,而且答案比标准答案还要简单干脆。他在科研成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科研获奖的一次奖金就可以达到一百多万。 他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过更高逼格的生活。然而,他的快乐不在于此。他一直沉浸在他的数学王国里。在吃穿梳妆打扮等等各种生活琐事上。他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
像这样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人类事业的人,古今中外实在太多了。
一代书圣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至今无人超越。他完全沉浸在书法世界里无法自拔。有次吃饭竟然蘸墨而食,浑然不知。
贾岛一心推敲诗句,误入韩愈的仪仗队而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佳句故事,千古传诵。
陈景润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当中,住厕所,忘理发,走路撞树的轶事,一直被人传为美谈。
牛顿醉心工作,怀表误做鸡蛋🥚煮;
居里夫人醉心读书纹丝不动,身后被朋友搭起的凳子毅然不倒;
爱迪生醉心发明长年身披一件破大衣来不及更换……
前段时间有个记者采访清华学生。他说这来自全国各省的状元统一长着一个模样:他们穿着非常朴素,生活用品,文具用品简之又简,没有一个花里胡哨的。
反观那些奇装异服,刺龙画虎,书包里藏满玩具的,他们把心思把精力把时间都花在哪里?他们现在又在哪里?
……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证明一个问题,你把心思把精力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必须有所取舍。
说到这里会不会有“杠精”出来质问:难道要我们只去做学习的机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吗?
你问得很好。
我也声明我没有让你去那样做。反观那些学习机器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问题是出在他们身上呢还是出在教育的身上?
我只想告诉你,你有你的追求,你是想追求物质的、动物本能的欲望,还是想来一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有权利更要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好了不说了,按照常规做一做《集市上的发现》思维训练吧,也是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
一、你认为本故事中,苏格拉底想告诉学生们什么呢?
他想警示他的学生,你把心思都花在哪里了?你把心思花在哪里,精力花在哪里,成就将会在哪里。
不要让那花里胡哨多余的东西,占去你太多的精力。
二、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没有苏格拉底那么伟大,但我也像苏格拉底那样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追求,我也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
我只想把生我的人好好的照顾,不留遗憾;我想把我生的人培养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想在我的专业里做出成绩不混耗一生;我想让我的爱好和爱心惠及更多的人……
三、讲讲本故事对你的启发。
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你必须有所取舍。
不要只眼盯着人前的辉煌,更要看到人后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