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的印记

记不得从何时起,每年过春节都要回公婆家,乙亥猪年当然也无例外。

热闹的年三十之后,正月初二孩儿爸爸要领着他的爸爸和他的孩儿去看看他出生的地方-石拐,那里留下了他16年的少年时光。

孩儿爸爸的家,最先住在河西,房前有清澈见底的河水,屋后有笔直挺拔的杨树。那一片60年代的老房子至今还在,只是早已废弃不见了烟火。院子里的水缸、破旧的木质门窗、小火炕、大灶坑、旧家具,依稀可见当年生活的印记。

在房子的后面有几间窑洞,爷爷说这是当年的磨坊。在坍塌的屋檐下,发现了大个的石头碾子,当年繁忙的景象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80年代初,孩儿爸爸一家搬在了马车队,居住条件有了改善。由于煤矿资源枯竭原来的矿区变成棚户区,2010年政府实施棚户区改造,把煤矿工人全部迁出矿区,搬进敞亮的市区楼房。两年前才将旧房夷为平地,拓宽了公路。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孩儿爸多少有些遗憾。

继续找寻,来到了爷爷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石拐大磁留守处,爷爷说他这一辈子的汗水都流在了这里。

爷爷来到了那栋石头房子前,说是当年日本鬼子侵华时遗留下的煤矿办公室。他们像野兽一样疯狂掠夺中国资源,把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已经废弃的铁路、火车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铁证。

离煤矿大约500米处有个万人坑,听放羊老人说那时井下经常发生伤亡事故,死人就扔进万人坑。甚至还有口气失去劳动力者也照样扔进去。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日本鬼子投降后,煤矿又回到人民手中从而获得新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包钢建设立下不朽功勋。

当年的生产车间、办公室、俱乐部、澡堂子、食堂、储菜窖经过几十年的岁月蹉跎,依然留有当年的模样,笔直的白杨树依然挺立,当年开拓者留下的石砌建筑依然坚固,这些都见证了老一辈的芳华。

商业街上配套齐全,照相馆、商场、火车站一应俱全,商场墙上的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爷爷说他不多的工资,大多贡献给了商场。在那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年代,家里所用的物品,大多来自大磁商场。

随着地方资源的枯竭,政府的棚户区改造,石拐也成为历史,透过这些被列为保护的建筑,依稀可见当年的市井繁华。


河西的老房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窑洞


照相馆


大磁职工俱乐部


大磁商场


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


大磁商场的木门、木窗


标语


锅炉房
澡堂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学习了用软件控制复位,学习了回调函数,指向函数的指针定义格式void(*p)(void) 学习了定时中断,用软...
    陶雪婷a阅读 216评论 2 0
  •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可是原则性问题……”、“要有自己的底线……“。然而,原则和欲望就像橡皮筋的两端...
    鹿在鸣阅读 500评论 0 0
  • 小孩初生,与谁也没仇怨,都盼他成个人,望他好。小孩也是一样的心思,所以他饿了,就不犹豫地叫起来。能走了就踉跄地...
    赵小竹阅读 167评论 0 0
  • 昨天和一个学长聊了会天,心下突然有一种了悟的透彻…… 自从开了这个公益中医课,我是一遍遍扒开我的心,审视我的私念,...
    灵台山纪事阅读 267评论 0 1
  • 傍晚,空中飘着淅沥沥的小雨, 秋风吹来, 凉飕飕的。不,应该说是冷凄凄的。虽然还未到深秋,但街上的行人已经穿上厚厚...
    Jessica平平阅读 3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