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是枝裕和 | 小偷家族

明天将悄悄上映一部日本电影。

说是“悄悄”,是因为它的受众范围的确是小的,也没有官方铺天盖地的宣传。

也许上映后,只能取得小几千的票房成绩。

但这一部电影,你一定要看。

它打败了李沧东的《燃烧》,成为今年的戛纳最佳影片。

曾经在上影节一票难求,闹出以房换票的夸张传闻。

只要是影迷,都给它上了“想看”的标记——

《小偷家族》

先介绍一下“小偷家族”中的成员。

按角色责任来说的话,分别是爸爸、妈妈、奶奶、姐姐、小哥哥、小妹妹,一共六个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爸爸、妈妈、姐姐都做着工资不高的工作,前二者不久就失去了工作。

奶奶总去前夫的继子家里讨红包,全部攒起来,无人知道。

小哥哥常常带着小妹妹去偷东西,这个本领,都是爸爸教的。

别说,他们还真有一套,基本没失手。

坦白说,我对它的预期也很高,但看完,并不觉得是许多人口中的“集大成之作”。

在进一步说明之前,要提一下另一部——《无人知晓》

它是是枝裕和的作品中评价最高的一部影片。无论是豆瓣还是时光网,都是如此。

这部讲的是五个孩子被母亲抛弃、独立生活的故事。

《小偷家族》与《无人知晓》有些相像。

《无人知晓》中五个都是被抛弃的孩子,但他们有血缘关系,同母异父。

而《小偷家族》的三个孩子也都是被抛弃的(此处的抛弃只是异常的不关心,没有爱),六个人之间毫无血缘联系,但充满爱。

小妹妹被发现独自在家,无人照顾,被小偷“爸爸”带回了家。

“爸妈”在得知她父母并不相爱,也不爱孩子,甚至有虐待孩子的嫌疑之时,决定正式将孩子留下抚养。

姐姐靠出卖色相给家里赚钱。她是“奶奶”的前夫的孙女,跟“奶奶”没有血缘关系。

家里以为她在国外读书,根本不知道她和这位“奶奶”住在一起。

小哥哥的出身直到片子结尾才被提到,原来是从某辆车上捡来的。

片中交代了妈妈不能生孩子,所以诱拐的可能性很大。

该片也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主角正是那个小哥哥。

和《无人知晓》里的小哥哥性格相同,有着不符年龄的成熟和沉稳,带着妹妹挣扎、生存。

▲左《小偷家族》、右《无人知晓》

同为真实事件改编,相比起来,《无人知晓》更为凄惨。

《无人知晓》的最后,是一个孩子的死亡。

《小偷家族》中奶奶的死亡较为平和,一是年纪大了,二是非他人导致的缘故。

那个孩子被埋在了机场旁,这里的奶奶则被埋在了院子里,都是没有社会身份的人,只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晓》的痛,来自先扬后抑。

妈妈的确是爱他们的,只是她更爱自己罢了,到后来,孩子的存在变得不在意了。

《小偷家族》如同宣传语“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一样,在痛苦的过程中,始终有爱相伴。

在这点上,这部更暖心一些。

在7月31日的北京首映礼上,王传君给小妹妹的演员佐佐木美结剥桔子吃。

在片中,也有吃橘子的画面。

奶奶没有将橘子皮完全剥开,就咬着吃。

特别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去海边玩耍、在屋檐下看烟花、把小妹妹掉的牙扔房顶去、和爸爸堆雪人……

在欢声笑语和亲情爱意的背后,两位大人却未曾被孩子叫过“爸爸”、“妈妈”。

直到他们被外人发现、“拆散”,小哥哥在公车驶离之际才悄悄地念了一声“爸爸”。

说来也奇怪,人变成父母,不需经过考试和试炼。

有的人连着血脉却不管不顾,孩子丢了都不报警;

而有的人投入全部的爱,到最后却被指责诱拐。

是枝裕和的片子总是让人心凉,以温暖的方式去拍摄冰冷的东西。

小哥哥问爸爸,你们当时是不是抛弃我,要逃跑。

爸爸沉默片刻,回答:“是。”

奶奶去世,无钱安葬,只能埋在屋里,让孩子们缄默。

妈妈要把小妹妹的旧衣服烧掉,慎重地询问她本人意见,用力地抱着她,眼前是熊熊燃烧的火。这是在与过去断绝关系。

《小偷家族》展现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是枝裕和风格,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爱,同时也无法抵御随之侵袭而来的寒意

虽然这次是是枝裕和继四次提名戛纳最佳影片(《距离》、《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后,在第五回终获大奖。

但我不认为这部是他最好的作品,只能说是还不错。(毕竟是枝裕和大师是不会失手的)

如果要跟《燃烧》相比,个人还是比较倾心后者,同当时的场刊评分一个喜好。

至于我最爱的是哪一部「是枝裕和」,你们猜猜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