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出轨不是偶然的事件(三)

       不知不觉已经日更十六天了,每天整理下思绪,深度觉察自己,再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与输出出来,就像是每天对自己内心所做的一个仪式,仪式完毕后自是一种充实与满足。

        这两次谈周围人的出轨事件,多是站在男性视角上,从现象上来看,他们是关系的背叛者,也是情感的加害者。但进入深层次来看,他们也是在关系中长期处于被动与无力的一方。首先觉察不到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看不到自己在关系中想要的期待与渴望;那么即使发现了一些,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就像很多中国男人一样,我认识的这些男性常用的沟通姿态是打岔与超理智,前者即逃避与疏离的方式,后者则是用各种规条与道理来应对,这些沟通姿态皆因缺乏勇气来直面自己与对方而会注定失败。

      说到男性面对沟通,又让我想到一个学生C,C听过我上“读祛心病”的课,表示很喜欢,私下会经常微信交流。他是个很爱阅读,爱思考的男孩子。读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国学、心学与现代心理学的 书,懂得许多道理,却无法了然自己的内心。有一次我们在微信上谈到了感情问题,他告诉我 当下令他苦恼的一点是,女友特别需要他的关爱,有时候又很敏感,脾气也不好。而他越想与自己的女友耐心沟通,有时候就越要发脾气;而女友对自己的暴躁越包容,自己却又陷入内疚与懊悔。现在,他主动向女友提出分手,想冷静一下,也想梳理一下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期待与需求到底是什么?女性更多的是期待对方的认可与关心,可依靠以及唯一重要性。其实,这就是需要认可、尊重与安全感。但很多女孩子因为安全感 不够,企图用对方的认可与关爱来弥补本就不足的爱的坑洞,总幻想对方可以补足自己的匮乏感,当不知道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时,干脆拼命去“作”,用“作”的方式让对方不断确认,给予,确认,给予.......而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丈夫或男友,也没有在原生家庭中学会如何理解一个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期待与需求,他们只是粗暴地为妻子或女朋友贴上一个“无理取闹、不知好歹、过于敏感”的标签,以此逃脱对自己情感的深入探索。可以说,大多数男性根本没有能力认清这份“作”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害怕,害怕被抛弃;而害怕背后却是无限的渴望与期待。其实,男人们也怕,但是他们怕自己的“怕”,因此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这份“不够好”的感受,进而就会想逃避,打岔,超理智讲道理,甚至逃到另一段新的关系中去。回到这个学生C,他自然也是读不懂自己女友的这出复杂的内心戏码。当我问他,每次与女友吵架时,自己情绪控制不住的那个感觉、那幅画面会不会很熟悉呢?他回答——很熟悉。那会想到什么?他回答——父亲。他憎恨父亲对母亲暴躁,在自己内心深处,自己极力想摆脱儿时的阴影,要成为一个对爱人耐心温柔的好男人。但事与愿违,所以对那份内疚与自责就加重了一分,每次遇到冲突唯有自己主动提出分手好像才算是一种谢罪。探讨到这里的时候,C和我终止了微信交流。之所以令他避而不谈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使用微信文字,我们的沟通毕竟受限。另一个是这个时候他明显起了心理防御,这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又是关于父母、自己情感的点,这个搅动他暂时受不了,放弃是可以暂时好过的。

      我们从这个学生C与女友的情感模式可以看到,女性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表面上的“作”来求认可,求关爱,她们害怕被抛弃,渴望得到一份安全感。男人则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感受,要么就是情绪失控,要么就选择逃避。或干脆振振有词大讲道理。 

      出轨只是个现象,或者说是关系状态中长期积累下必然的果,而已。如果我们把每天两人的沟通日常录个像,积累几个月的素材,双方坐下来共同看一看,不评判,只是去观察素材。那种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出轨或者分手、吵架只是个生活事件,它不仅关系着当下,也以某种方式丝丝缕缕地牵连着过去。像这个男生C一样,很多人会回避原生家庭这个议题 。他们不愿碰触,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谁都不愿去链接一份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体验感。但是就像是为自己的顽疾开刀动手术以后,其他的方式有点像吃止疼片,真正要彻底拿掉那份全面影响自己的负面体验(记忆),还是得带着一份冒险与勇气回到过去,看看曾经到底发生过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