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苦读十余载,只为高考上大学。这是儿时的追求,现在的感慨。
我是80后,小时候大学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那时的小孩子谈梦想,上大学绝对是最热的答案之一。因为上了大学就代表有出息,前途光明。考不上大学人生将充满灰暗。
具体上大学以后干什么,没人告诉过我们,我们也认为等长大上了大学,自然就知道了。
我父亲就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缺货。父亲也的确比一般同龄人要出色的多,事业一直发展稳定,各种机遇也就比平常人要多。
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真值钱,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父亲同辈的同学,到现在这个年纪,至少也都混到中层以上,同学感情深厚,几乎每年都有聚会,那种感情让我们羡慕。
不过,等到我上大学以后,这个认知被完全颠覆了。大学文凭不再值钱,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混日子,好像到这来就是为了混个文凭。甚至有些二三线的院校老师教课都不认真,敷衍了事,而且理直气壮的说:”教你们也学不会,你们到时考试及格就好。“
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这样的大学让我绝望。我不否认也有出色的老师,想把自己课程的理论讲透。只不过考完试,我们就很快就把这些知识又还给老师了。
毕业后,知识没剩下,就文凭剩下了。
02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反思,上大学究竟为了啥?
我有这个疑虑好多年了。有长辈告诉我,大学里,即便学不到真本事,也值得一上。因为同学感情是最亲的,这些都是你以后的人脉。
我被这个观点误导很多年,因为看到我父母那辈大学生,他们的确都很有本事,互为人脉。不过最近我才反应过来,现在的大学生和那时的大学生不一样了。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精英了,而是最普通的人。大学里充斥着追求安逸生活,不求上进的人群。如果上大学是为了这种人脉,真的不上也罢。
而且,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如果你对其他人没有价值,即便是同学,别人也不会帮你。如果你足够优秀,对别人有价值,所有人都是你的人脉,和上不上大学真的没有关系。
所以,为了人脉这个说法,在现代彻底破产。
03
大学究竟是什么?其实最贴切的形容是上升通道,它带给我们的知识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视野。
和社会相比,大学里的视野也没有那么开阔,很多有见识的学生可能视野比大学老师都广。但毕竟这只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普通人,家庭也很普通。受家庭所限,他们没有那么广阔的视野。因此他们眼中,大学就成了唯一选择。
那么不考大学又能怎么办呢?
到了大学里,接触了更多彩的社会,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他们就可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如果不进大学,又没有那些先进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他们的出路注定很窄。
这才应该是大学的最大价值吧。
家庭决定你的下限,学校决定你的上限。
04
不过,现代的网络发展的太快,有多种途径可以了解社会,了解科技,增长见识,学习知识。所以大学的这种属性越来越不值钱了。
尤其这两年,各种团体都在探索新兴的教育模式,有马云的湖畔大学,有李善友为代表的混沌大学,有罗振宇组织的得到社群等等。
这些群体传播的是知识,交流的是经验,但是更主要的是,社群属性自动的筛选出同质的人,这些人走到一起,想不成事都难。而且这里的人脉,比学校里的靠谱多了。
大学需要转型,人们的认知也需要升级。
如果你的眼界足够高,可以跳过中国的大学阶段,或者在社会磨砺后重新回到学校补充知识的不足。
如果你的视野没有那么大,那就先上个大学看看。只有先登上一个小山坡,才能看见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