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非常关心我,不时会问到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读MBA?这么大的代价值吗?"其实这也是各个学校的Essay题目都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涉及。我也曾给很多人说过许多不同的答案,最近几个月,闲来反思,归根结底,就是"兴趣"二字。"商业"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之一,选择在"商业"这个领域发展(除了商业,还可以有政治,学术等等),除了挣钱谋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商业"也是理解这个世界的手段,其背后复杂的社会规律和人性的善恶都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愿意投入全部的精力一窥究竟。读MBA是满足"兴趣"的路径的一部分,看书也是满足"兴趣"的路径的一部分。今天这两本书会是我这次读书总结的最后两本,两本商业类书籍。明日谈谈方法和计划。
互联网行业的人大概都知道《长尾理论》这本,许多公司内部讲市场定位的时候,也会把长尾拿出来讲(虽然我不建议这样做,套用某评论说,too academic)。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是连线杂志的编辑,这连线杂志相当厉害啊,提出而且引领许多互联网行业的热点,比如在国内备受推崇的KK的《失控》。作者04年10月在连线杂志上撰文提出"长尾"观点,书出版在08年。有意思的是,文章发表的当月,是google上市的第三个月,google当月录得公司历史单月涨幅最大值47.1%。
对于长尾理论的概念无需多言,互联网对于利基市场的意义也不用再赘述了。《长尾理论》这篇文章本身有非常大的意义。这本书用形象的表述阐明了利基市场存在且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因为互联网服务而可以产生商业价值。因为互联网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利基市场更容易被发现,并以更低的成本对其服务。可以认为,针对"互联网商业化",这篇文章开始了对公众的普及工作。这至少有四重意义,一、阐明互联网本身作为信息平台的巨大商业前景;二、新的渠道和消费者,要求重塑企业的产品和营销战略;三、传统公司的架构调整,因为交易费用结构改变而重组;四、个人职业、生活的自由,不仅是信息的自由,也包括工作形式和内容。如果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第一代网络企业的商业化探索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那么新一代的互联网企业,以google为代表,在对于信息、市场、公司、社会等认识已经走向成熟,互联网商业化的黄金时期一步步走来。
换个角度来说,长尾论点,对于google这样的消费互联网公司来说,至少带来三重好处,一、大量的潜在广告客户群;二、资本市场的关注和信心;三、清晰的竞争优势。我想这可能是许多互联网公司老板对这本书推崇备至的原因。大概这也是一场你侬我侬的两情相悦吧。
20万字,杂志编辑写的书的好处就是,可以当成杂志来读,后面这本《竞争战略》就不能这样读。本书形象化描述居多,大量的事实作为例证,有点啰啰嗦嗦,当然也是为了讲得更明白。
最重要的一本,一定要放到最后。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是他著名的竞争三部曲的第一本,正是在这本书中,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分析五力模型和三大基本战略,加上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是为咨询投资创业高管融资之居家必备利器。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能力也不敢评论。就简单说一下体会吧。
波特教授的思维非常全面,表述的时候也极尽详尽,对于重要的概念会层层深入,思维每深入一个层次,总是让我有更深的认识,然而脑力不够的时候,看了这段忘了上段,不时要看看笔记才能接着看下去。比如竞争者分析,波特教授说竞争者分析有四要素,包括未来目标,假设,当前战略,能力。针对未来目标又深入一层,包括业务单元目标,母公司目标等。针对业务单元目标再深入一层,包括财务目标,风险态度,价值观等等。每一层都有详细的说明。在结合母公司与业务单元,又进行组合分析,再结合竞争者的组合工具进行博弈。如此庞大的竞争者分析体系,不说实施分析,要完全结构化的看明白,还是要花些时间的。当然也有其规律,往往一个概念刚提出的时候很抽象,经过两三层的演绎,就变得非常具体。
这也是很多人诟病波特的分析方法的原因,称其复杂到"待到分析完了,情况已经变了"。我认为不管是五力模型还是价值链等等,代表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抽象的框架非常值得学习,而且我猜测,优秀的企业家即使是没有学习过五力模型,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经过类似的思考。实际分析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现状进行取舍,对不能获取的信息,要做合理的假设。至于取舍哪些,最后如何做决策,这是企业家的价值。没有那个模型拿过来,画几个图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做完赚几十个亿,即使是有,那也只能用一次,而且一定被别人用过了。所以,看这本书,重要的不是背模型背图表,而是一定要尝试用波特的思维方式去反复推演。
近两个月给子持做BP,撩起裤腿下地干活,越发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花卉市场买花盆的时候,也忍不住要由店家的"市场信息"深入探究一番,推演"竞争战略"和产业形态。虽不能说完全有用,全当是自娱自乐吧。
42万字,读完这本,花了足足三个月,笔记又写了一个月,写的太多变成了抄书。适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行业、产业研究有些兴趣的人看看,若是没有兴趣,建议不看。1979年波特教授在HBR上发表过一篇文章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已经提出了五力模型,若是没有时间看这本书,看看文章也不错。近年来互联网对许多产业形态改变很大,许多观点质疑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框架是否还继续适用,快70岁的老教授生龙活虎,前后发了好几篇文章捍卫自己的学术观点。最近的一篇应该是2014年发表在HBR的《物联网时代的十大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