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市是我平日里一大爱好,隔三差五的总要去那么一趟。即便不买,也是要转转。但有些区域,我是直接跳过或者避开的,即成功励志类,通俗点说就是心灵鸡汤类。
当然,我也并不是天生的绝缘鸡汤文。我最早看成功类书籍,大概要追溯到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从上到下,举国的学校里都在推行一种读世界名著的活动。我家里有一本《卡耐基》,就当是完任务的过了一遍,但到底讲了什么,真没有什么印象。大概只记住了封面上关于卡耐基的介绍,成功学大师。唯一觉得学以致用的就是在每次考作文时,可以在自己虚拟的一句话面前堂而皇之地冠名一个出处“卡耐基说”。如是总总,仅此而已。
再及大学,心灵鸡汤大概是发展最盛的时候。各种励志类、成功类的书籍在市场上走俏,独占半壁江山。但我始终不曾沾染,倒不是我不相信那些令人振奋的故事,只是不太执着于别人的推销或者说刻意模仿。我始终觉得,每一种成功的人生都充满不同。每一个成功的人在奋斗之初,也并没有什么可参照的范本。马云在做阿里巴巴时一定没有“创业黄金法则”,王健林下海经商时肯定也没有“房地产帝国速成大法”做指导。其实,道理每个人都懂,但许多人终归还是抵不过心底的那点功利作祟,这也使得鸡汤文风靡不衰。
微信盛行的时代,鸡汤文再次以一种新的方式盛行。朋友圈成为不错的阵地。这些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柔软话语,以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毫不费劲的斩杀各阶段粉丝。于是,我们在朋友圈或者说微信群会很默契地看到这么一种大军的存在,以传播真善美为己任,以一种“善良的”填鸭的方式刷屏着鸡汤文。但很快,这种被强迫的“美”引起了反感,“毒鸡汤”的说法应运而生。
我相信之所以称“毒鸡汤”并不是有多么反智,只能说现在的人们开始更加理性,也更加独立。明辨是非或者说美丑善恶的是非观十分明朗,他们有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然而,当鸡汤的风头有所收敛的时候,另一种更加狡黠甚至世俗的文章却再次在朋友圈盛行,简直是人类的生存守则。
最近最火的大概就要属《左先生,右先生》以及《朋友圈越干净的男生?套路越深》。当“左右”出来的时候,我朋友圈的一众女生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选择了分享。于是那天的朋友圈基本上是被这两位先生霸屏的。我也曾点进去看,看的我都恨不能来一打的右先生。我知道,她们分享是给自己的老公、男朋友、备胎以及自己看的,或许她们其中有的还将这些作为了行为规范。可是,我不得不说那些个别转了的,不管左先生右先生,你得先有个先生吧。
《朋友圈越干净的男生?套路越深》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似得,于是再次在朋友圈形成强有力攻势,迅速抢占席位。我也相信此文一出,再次引发无数人开始怀疑人生。但是细细想来,它真的那么有理吗?那些朋友圈一言不发的有伤害过你吗?或者人家只是对你选择了对方不可见呢?那些有共友的为什么就不是你们有相同属性呢,所谓物以类聚啊。还有那些不给别人留言的为什么不可以是觉得你层次太低,没有必要呢?
如果按照文中的条例,我想每一个人都能说出无数种理由来驳斥。但这些理由并不是无理取闹,而都有存在的理由。所以没必要轻易拿别人的挫折去回忆自己的人生。
人心换人心,你真他就真。别只活在那些所谓的朋友圈文里,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炮制出这些文章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珍惜眼前,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辨识能力是唯一的法则。那时,朋友圈才是圈子而不是圈套。